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发布 2020-12-25 06:09:28 阅读 4674

第一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推理法解决测量问题。

方方用一根绳子测量一个花坛一周的长度,他把绳子绕花坛1圈后,绳子剩下23米,绕花坛2圈后,绳子剩下9米。这个花坛一周长多少米?

题中两次的测量情况可用下图表示出来:

绳子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但绕1圈比绕2圈多剩余(23-9)米,多出的部分就是花坛一周的长度。

23-9=14(米)

答:这个花坛一周长14米。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知道绳子绕花坛的圈数与剩余绳子的长度有关系,绕2圈比绕1圈多用去绳子的长度就是花坛一周的长。

思想方法运用:借助图示法解决计算身高的实际问题。

光光比爸爸矮80厘米。光光的身高是多少米?

1米60厘米=160厘米,光光一家的身高用直观图表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需要先求出爸爸的身高,即求比160多20的数是多少,列式是160+20=180;再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即求比180少80的数是多少,列式是180-80=100(厘米),最后再把100厘米换算成1米。

1米60厘米=160厘米。

160+20-80=100(厘米)

100厘米=1米。

答:光光的身高是1米。

本题中求出爸爸的身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时,可以用直观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实际问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用箭头画一画,算一算。

先分别求出每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第1辆车上有26+30+28=84(个);第2辆车上有24+22+26=72(个);再算第1辆车上的苹果个数比第2辆车上多多少个,即84-72=12(个),12个的一半是6个,也就是从第1辆车上拿6个苹果给第2辆车,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要求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就找第1辆车上的哪筐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哪筐苹果多6个,观察发现:30-24=6(个),28-22=6(个),即有两种交换方法:

第1辆车第2辆车第1辆车第2辆车。

口答:交换30个一筐的的和24个一筐的的这两筐或交换28个一筐的的和22个一筐的的,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解决这类“移多补少”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键是掌握下面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总个数不发生变化,先求出总个数相差多少,再把多出的部分平均分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给少的那个量。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解答问题即可。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倒推法解决“将错就错”的问题。

在计算一个数减去18时,马大哈将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47。正确的差是多少?

1.根据得到的差47和减数18,求出百位和十位互换后的被减数,即:18+47=65。

2.由“65”可以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是“56”。

3.求出正确的差:56-18=38。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将错就错”先求出错误的被减数,然后根据错误的被减数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进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第三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

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你发现了什么?

先制作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分别与图中的两个角一样大。借助活动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通过比较。

可知,两个角一样大,由此可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两个角一样大。

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四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求异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一张长方形餐桌配4把椅子,一张圆形餐桌配6把椅子。某宾馆大厅里摆了3张长方形的餐桌和5张圆形的餐桌,一共需要配多少把椅子?

思路一:由题意可知,一张长方形餐桌配4把椅子,一张圆形餐桌配6把椅子。求3张长方形的餐桌和5张圆形的餐桌一共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可以先分别求出3张长方形的餐桌和5张圆形的餐桌各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再把需要的椅子数相加。

思路二:可以把3张长方形的餐桌和5张圆形的餐桌即8张餐桌都配成4把椅子,列式是8×4,因为5张圆形的餐桌每张要配6把椅子,这样少算了5个2把,要加上。

思路三:把每张餐桌都配成6把椅子,这样3张长方形的餐桌每张都多配了2把椅子,即多配了3个2把,要减去。

方法一:3×4=12(把) 5×6=30(把) 12+30=42(把)

方法二:5+3=8(张) 8×4=32(把) 5×2=10(把) 32+10=42(把)

方法三:5+3=8(张) 8×6=48(把) 3×2=6(把) 48-6=42(把)

口答:一共需要配42把椅子。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方法不唯一时,要选用简便的方法解答。

第五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观察分析法找不同。

下面左图是一个正方体积木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叠起来,就成了一个正方体。下面右边的五个正方体积木中,哪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

先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可以发现折叠成的正方体中,与是两个相对的面;与是两个相对的面;与是两个相对的面。了解了每两个面之间的关系,再分别观察右面的五个正方体积木,①中,与是相邻的两个面,不是相对的。

两个面,所以不选①;②和③中与是相邻的,不是相对的,所以也不选②和③;④中与是相邻的,而不是相对,所以也不同;只有⑤与原正方体积木完全相同。

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的面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第六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图示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盒饼干,小冰第一次吃掉了一半,第二次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8块。这些饼干共有多少块?

可以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盒饼干共有4个8块。

8×4=32(块)

口答:这些饼干共有32块。

有些题很难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先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再来解答比较容易。

第七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推理法解决时针与分针追赶问题。

第一个钟面上,时针指着11,分针指着12,此时的时刻是11时,要知道再过多长时间分针能赶上时针,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可知,12时时针与分针重叠在一起,从11时到12时经过了1小时,所以再过1小时分针能赶上时针。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此时的时刻是1时,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可知,3时整时,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此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9时整时,时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此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1)再过1小时分针能赶上时针。

2)(答案不唯一)9时整或3时整,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根据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情况,通过想象得出答案。

第八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有序思维法解决搭配问题。

幼儿园为女同学做演出服,上衣有红色、蓝色和黄色,裙子有黑色、白色、灰色和绿色。这些服装一共可以搭配出多少套不同的衣服?

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如果穿红色上衣,就会有四种颜色的裙子可以搭配;同理,如果是穿黄色、蓝色的上衣,也分别有四种颜色的裙子可以搭配,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供搭配的种类有3个4种,所以一共可以搭配出12套不同的衣服。

这些服装一共可以搭配出12套不同的衣服。

解题时,一定要分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本题是一道与顺序有关的排列题目。

第一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推理法解决测量问题。

方方用一根绳子测量一个花坛一周的长度,他把绳子绕花坛1圈后,绳子剩下23米,绕花坛2圈后,绳子剩下9米。这个花坛一周长多少米?

题中两次的测量情况可用下图表示出来:

绳子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但绕1圈比绕2圈多剩余(23-9)米,多出的部分就是花坛一周的长度。

23-9=14(米)

答:这个花坛一周长14米。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知道绳子绕花坛的圈数与剩余绳子的长度有关系,绕2圈比绕1圈多用去绳子的长度就是花坛一周的长。

思想方法运用:借助图示法解决计算身高的实际问题。

光光比爸爸矮80厘米。光光的身高是多少米?

1米60厘米=160厘米,光光一家的身高用直观图表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需要先求出爸爸的身高,即求比160多20的数是多少,列式是160+20=180;再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即求比180少80的数是多少,列式是180-80=100(厘米),最后再把100厘米换算成1米。

1米60厘米=160厘米。

160+20-80=100(厘米)

100厘米=1米。

答:光光的身高是1米。

本题中求出爸爸的身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时,可以用直观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实际问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用箭头画一画,算一算。

先分别求出每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第1辆车上有26+30+28=84(个);第2辆车上有24+22+26=72(个);再算第1辆车上的苹果个数比第2辆车上多多少个,即84-72=12(个),12个的一半是6个,也就是从第1辆车上拿6个苹果给第2辆车,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要求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就找第1辆车上的哪筐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哪筐苹果多6个,观察发现:30-24=6(个),28-22=6(个),即有两种交换方法:

第1辆车第2辆车第1辆车第2辆车。

口答:交换30个一筐的的和24个一筐的的这两筐或交换28个一筐的的和22个一筐的的,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解决这类“移多补少”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键是掌握下面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总个数不发生变化,先求出总个数相差多少,再把多出的部分平均分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给少的那个量。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解答问题即可。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安宁市和平学校备课手册。2016 学年上学期。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科目数学 班级。教师。教学进度安排 一 长度单位 3课时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4课时 1 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 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课时。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 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 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 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 倾听 合作 交流 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