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3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2-25 00:34:28 阅读 994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第三册。

课时安排: 66 课时。

授课教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程目标:1. 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 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能运用所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工整,计算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5.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能通过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平移和旋转现象。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9. 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通过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11.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会应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问题。

1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和较长物体的长度。

13.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会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4.体会“倍”的意义,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1. 数与代数领域:

1)数的运算:重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乘法和除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估算,估测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正确科学的计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关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2. 图形与几何领域:

1)图形的变化: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并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价值。

3.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贯穿整个课程过程中,在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中都有渗透。尤其集中在数学好玩这一章节。作业布置中也应重视实践性,例如,在购物这一单元中,作业设计可以为“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父母外出购物,解决一个你感兴趣的生活问题。

”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展数学思维,感悟数学应用。

课程评价:1. 评价原则。

对于学生的评价,首先要评价全面,评价公正客观,再者,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有日常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日常性评价为主。日常性评价具体为课堂提问,活动以及对作业的评价。

3. 评价内容。

1) 课堂上,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其中,从学生听讲注意力,是否严于律己遵守课堂纪律,精神状态,发言情况,表达完整清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以语言评价为主。

2) 对于数的运算部分的学习,主要从学生是否能理解运算的意义,能否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具有较强计算能力,能否熟记乘法口诀等方面评价。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真正重视起与家长的反馈沟通,并借此平台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促进学生正向发展,起到评价的作用。

3) 建立长效量化评价体系,坚持正向激励,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每周一次总结,并在全班进行宣布,学期末评出进步奖等奖项。

2024年 9月。

第一单元加与减。

课题: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

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课题:秋游。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二、自主**。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课题: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课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我们赢了。一 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1 出示挂图 教师 请你仔细观察 都发现了什么呢?生1 有人,有 北京申奥 几个大字。对,这是北京申奥成功时拍的 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还有别的发现吗?生2 钟表。生3 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这几个字。师 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钟表,有的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动物聚会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深化课和综合训练课。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 上 数学测试卷1 亲爱的同学 祝贺你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现在是展示你的学习成果的时候,请认真答卷,尽情地发挥,相信你是最棒的!姓名成绩。一 填空 38分 分20秒 秒 90分 时 分。2 小明每天睡10 他每次吃饭用20 在体育课上跑50米用了12 3 每列有 个,有 列,是 个 共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