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的说课

发布 2020-12-19 00:42:28 阅读 63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

亲历统计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统计》的说课材料。

教材与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 “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思维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列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大教学内容之一,统计贯穿在各个年级的学习中。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二年级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并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与上册比,最大的变化是: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所以要学习用1格表示2个单位,它还将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用1格表示更多的单位打下基础。

我的希望。通过二课时教学,我希望实现以下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特色。统计学教育家莫尔说:统计学是一门基本的**方法,是一种一般的思维方式,它比建立这门学科的任何特殊事实和技术都更为重要。

我理解统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具有统计思想特征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在学生**性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感悟不断实现的。

基于这种认识,教学中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在**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从而使学生能:

获得一种策略:自主运用统计解决问题;

亲历一种过程: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

最终学会一种眼光:从统计的角度去看生活!

师生互动设计。

一、 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要统计”。

开课,我先创设生动的情境“瞧!森林里要评选最受欢迎的小动物”,(课件)然后随机采访学生“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接着质疑 “怎样才能知道哪种动物最受欢迎呢?

”,使学生产生“要统计”的需要,体会可以把统计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二、第二个环节是解决“怎样统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 。

1、第一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因为有了一年级的学习基础,先由学生自主在小组内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记录方法,使学生体会 “正”字记录好写好算的优点,最后师生一起将小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

2、第二步先填写统计表,再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也将是今天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认为学生带着已有知识和经验走进新知,必然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种宝贵的认知冲突恰恰是推进课堂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突破难点。

1)试一试:首先,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上尝试画图,学生很快发现了“格子不够”,这个问题自然地激发学生要**“格子不够怎么办?”,我没有给学生现成的方法,而是让他们去想一想,试一试,画一画。

2)评一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可能有的会“加格子涂”、有的会“往旁边涂”、还有的会“在格子上写加几”等等,我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但不急于评价可行与否,而是通过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你们认为这些办法好不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存在着 “麻烦”,“不美观”,“很杂乱”等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有没有不加格子的办法”?

3)议一议: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有的学生会想出“既然不加格子,那就用1格多表示几个单位嘛”,在这个基础上,我再组织全班交流,激发学生感悟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操作课件)达成共识后,师生一起将统计图数轴左边的数字修改为等等,我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画图方法。

然后,我发给学生新的**,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再次制作统计图。

4)想一想:统计的数据是随机的,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喜欢小狗的有7人,出现单数该怎么画呢?这个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再一次**的热潮,我让学生发挥创造,学生会想出涂半格来表示1个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美观、方便等角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涂下半格的方案。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变“目标速成”为“目标递进生成”,始终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试一试,评一评,议一议”充分体验探索的乐趣。

3、第三步是分析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第四步是归纳小结。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教学,让学生在亲历中学习统计方法,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新知。

三、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培养统计意识。

统计的眼光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在具体情境和实践中发现、培养。我分二步来教学。第一,提供统计表,让学生选最感兴趣的一份制作统计图,并根据数据提合理化的建议。

这样既巩固了用1格表示2个单位来画图的方法,又加深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第二,组织交流:你们还想统计些什么?

让学生课下选择有意义的事情进行统计,这样既可以将统计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又能通过分析数据,发展学生社会关怀的意识。随着数据的增大,画图时有可能出现用1格表示2个单位,格子仍不够的情况,相信学生一定会通过知识的迁移,大胆尝试用1格表示更多的单位。

学会收集、处理信息是未来公民所必备的素养。在**性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感悟”不断生成具有统计思想特征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统计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之所在!

统计二年级说课

统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课时 分类统计 教科书第101 103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说教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1 教材学情简析。有余数的除法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对长度观念模糊而且易混淆,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 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 建立分米 毫米长度表象。尤其是 分米 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 1分米 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