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2-16 21:49:28 阅读 8859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编写特点与建议: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下面是本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建议:

1. 在观察活动中,建立观察物体的三个维度发展空间观念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必须引导学生身历其境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活动,获得切身的体验。在一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 “看一看(一)”通过观察教室里的讲台,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这样就建立起了观察物体的三个向度:从正面、从侧面、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从侧面观察物体可以从左侧面观察,或者从右侧面观察都行。

教学建议:在自己的位置观察讲桌,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就不同。

多角度观察讲桌,再次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体验三个角度)

观察长方体的形状,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要结合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按照图中人物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统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认一认可以联系以前学过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其中前面就是正面,左面或右面都叫侧面,上面的称呼不变。教学时只要学生知道就行,不要按固定的语言去叙述。还可以拿出一些实物,不停地变换着摆放,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来加深理解。

2.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察。

看一看(二)” 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的过程,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上面或侧面)的形状,摆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物体(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实现这个转化,是空间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空间知觉与空间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建议:教师要提供正方体学具,或学生自备正方体积木。

让学生搭摆出形如书中的简单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再连一连、说一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从上面与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是指站在物体前面(正面)的位置去俯视物体时看到的形状。第1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不会弄错物体的上面在**,但往往以为从上面观察物体时,可以站在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位置去俯视它的形状,因此表示物体上面形状不是唯一的。在这里,必须补充一个规定:

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是指站在物体前面(正面)的位置去俯视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有了这个规定,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所对应的图形也是唯一确定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重点、难点: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能够直观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0页-5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的立体形状。

教学难点:在观察、辨认等教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前面——正面。

左面、右面——侧面。

2、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

第二幅图上从上面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从侧面看到的。

3、球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球都是圆的。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由具体到抽象,由形成和积累在不同位置观察到得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一种感受,到运用这种感受去做出想象和判断,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观察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得观察,有根据的判断,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想象,让自己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整个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层层推进,使学生会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位置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

课题:观察立体。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搭、观察、交流由多个立方块组成的立体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够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图形的奇妙和学习的乐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课前准备:小正方体、多**课件。

教学方案:板书设计:

观察立体。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这些过程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的去发现。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索、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秘,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四单元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1.编者的意图单元 :

本单元是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知道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读懂数据,并会把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

2.教材结构:

认识条形统计图、生活调查。

3.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认识,学生会用不同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的解答。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单元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数据把统计图表示出来。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课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5-58页,统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整体感知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等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把三 形有规律的摆放和照相等问题,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教学目标 1 通过拼 摆 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2 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教学内容。教材第 页。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探索 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2 在探索 交流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难点。能对事物简单的...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单元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 一 第一课时 认识乘法。一 设计理念 让学生加强操作,通过直观从相同加数引出乘法,使实物图,加法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说明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了解乘法的意义。二 能力目标 认识 号,会读 写乘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