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发布 2020-12-10 06:46:28 阅读 2293

科学备课。

二下)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教师:全册备课。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较直观感性的东西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做来表达;学习主动性,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好奇心强、好动、好模仿,思维活跃,语言和行为活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位置与方向”、“磁铁”、“认识天气”、“动物与环境”、“科技产品”五个单元组成。

位置与方向》 分为三个课时:前后左右、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我在**? 叙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2种方法,一种是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另一种是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都有关系。

生活中,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会带来不同的便利。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外出活动时向家人描述自己的位置”或“通过确定物体方位来到达目的地”的具体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方向,从而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磁铁》分为三个课时:认识磁极、磁极的密码、指南针。学生对于磁铁非常感兴趣,从《有趣的磁铁》《玩磁铁》这些课题名称上看出来,有关磁铁的活动趣味性特别强。

2002版教材安排在三下,新教材安排在一二年级,从教材编排顺序上也说明这部分内容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不大。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通过《玩磁铁》、《认识磁极》、《磁极的秘密》这三课的学习,知道磁铁能对含铁的物体产生作用;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和现象;用语言描述科学信息能力得到提高,能用简单的语言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有初步的对**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在科学态度方面,学生还保持很高的**兴趣;能在任务驱动下,对制作指南针产生多角度、多方式的尝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方面,学生对于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认识不够。

认识天气》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大概念。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课标中14.

1部分“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在1~2年级的学习目标是: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点是描述。

在3~4年级要求学生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教材内容出示的首先是“活动准备:搜集多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现象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采用信息搜集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了解各种天气现象。

认识天气》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了解了这些基本天气知识以后为三年级《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奠定基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包括“多样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植物”、“怎样预知天气”。

单元页背景**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场景,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这幅图本身就是一种天气现象-天气晴。18页出示了一则谚语:阴和晴,风雨雪,天气变化影响多。

燕低飞,鱼儿跳,天气变化早知道。这则谚语从具体的天气现象,天气对人们和动植物的影响、天气的**等方面概括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19页放大的圆形图,分别是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风筝在风中飞舞,雪花压满枝头,暴雨淹没楼房,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单元主要研究天气现象以及这些天气对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动物与环境》单元课程内容(课标要求):本课所属生命科学领域。

—通过本领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形成的主要概念:(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2)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本单元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的多种途径,来认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与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科技产品》先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再制作科技产品。由常见的圆珠笔到近些年发展的磁悬浮技术,也体现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迭代。第1课圆珠笔的秘密,借助研究圆珠笔的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功能,意识到结构决定功能,并用这种方法去认识周围更多的科技产品。

如果想制作科技产品,必须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第2课在了解磁悬浮玩具的基础上,通过制作磁悬浮笔架,了解技术带来科技产品的创新。第二课,通过对本册第二单元《磁铁》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磁铁的基本性质,也初步尝试了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为人类服务。

是在真实生活情境下,磁铁的性质还用哪些真实应用,利用磁铁的性质还可以进行哪些发明和创新,学生还有很多疑问。 本课利用“磁悬浮笔架”这个技术与工程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紧密结合,能够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为社会带来更多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尝试搜集、分析资料的简单方法;能够从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设计或参与模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理论的学习,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和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角色扮演。

实验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参观访问科学欣赏。

七、主要导学方法:

**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实验法

单元分析。起始页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谣的形式,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之旅。

歌谣叙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2种方法,一种是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另一种是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都有关系。生活中,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会带来不同的便利。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利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等可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科学**:借助真实的学习场景,通过自主观察,能够利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习过程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用科学语言进行交流。初步具有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

科学态度:对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保持兴趣;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描述物质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难点。

重点:体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理解“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时:3 再加一节复习课。

本节课的教育价值:

1.科学核心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有序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通过引发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从用自己的“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延伸到用对方的“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促进学生对前后左右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2.方法获得方面:本课为观察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让学生知道前、后、左、右是从比较中获得的,选取适当的参照物是关键。

3.知识学习方面:本课是概念性知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是事实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知道可以用“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

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上下、左右、前后等概念就进人了小学数学各种版本的新编教材,多数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学习了相关知识,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简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另外,体育课上也有涉及“前后左右”方面的内容,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指令。

认知特点。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语言的表达往往依赖直接与感性的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到由此及彼的简单推理。

困难与障碍。

虽然学生已有了前后左右的初步概念,但只是集中于模仿和看图说话式的举例,对理解物体的前后左右与观察者和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还不够深入,更难以自觉认识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天气备课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单元分析。认识天气 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了解了这些基本天气知识以后为三年级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奠定基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 晴 雨 雪 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本单元主要包括 多样的...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1课前后左右。教学目标。1.能以自己为参照认识前 后 左 右。2.在不同场景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用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3.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已的观点,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前 后 左 右来描述或寻找物体的位置。活动流程。一 导入新课。1.教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指南针青岛版

小学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备课模板 二 年级 科学 学科备课人 课题。指南针。知识与能力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教学目标。示南北。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观察实验学会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的活动对自己和他人制作的指南针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