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知识树以第三册语文为主干,以教材编排、教材特点、教学建议为分枝,结合新课程标准,高屋建瓴。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一、教材编排(分枝):
1、单元主题。
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全册课文共有三十四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2、教材内容:每单元的内容都由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内容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教材特点(分枝)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由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
3、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能是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培养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三、教学建议(分枝)
1、识字写字教学。
会认450个字、会写350个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独立识字。
会查字典。
2、阅读教学。
重视朗读指导、重视个人阅读感受、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课文**现的常用标点符号。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3、口语交际教学。
秋游、我的想法、我们去“旅游” 、应该听谁的、合作、我想这样做、保护有益小动物、有趣的动物植物。
讲普通话,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年级下册的知识树以第四册语文为主干,以语文课本中的四种知识分类八个主题为分枝,以每个主题的学习目标为树叶,将本册的知识体系做了整体梳理,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一、八大主题(八个分枝):
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每组教学目标(树叶)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组教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大致归纳为: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口语交际,课外拓展。
口语交际、课外拓展均围绕每个单元的的主题来设计。
这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请领导老师们定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树及说明
第三单元。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会认8个字,会写10个字。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会认13个字,会写10个字。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反义词认字 读词。我的发现。读比词语。会认8个字,会写10个字。9欢庆。...
二年级下册知识树
单元。单元主题。单元训练重点。学习目标。口语交际。识字 途径 方法 及识字要求。1单元 下册 春天。识字写字 感受春天,发现春天,探索春天的奥秘。识字,写字。流利朗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 热爱春天,感受春天。2单元 下册 爱心。识字写字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爱心。训练默读 第一次出现 依据...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 统一长度单位。1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2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 发明尺子的原因和作用。2 建立1厘米的表象。3 用厘米量和测量方法。三 认识米和用米量。1 建立米的观念。2 厘米和米的进率。3 测量方法。四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