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周教案人教版

发布 2020-11-26 17:53:28 阅读 5275

201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周教案(最新人。

教版)教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数学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9.22

课题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准备课件、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

一、导入,初步感知: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图1:

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3)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

(公里km))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

三、实际运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

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

示出1千米。板书设。

计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1千米=1000米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四周

9月27日 9月30日 第四周 课时 四课时。第六单元克与千克认识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85 87页内容。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 1千克。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

三年级数学第四周周测

时间 30分钟得分 一 我会填。每空1分,共24分 从刻度0到刻度3的长度是 厘米,也可以说是 毫米 从刻度1到刻度 的长度是60毫米。图中钥匙的长是 毫米 铅笔的长是 厘米 毫米。3 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35 身高是130 4 秒针从1走到5经过了 秒,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 分钟,时针从3走到5...

三年级教案 第四周

笠翁对韵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对国学的喜爱。2.初步了解 笠翁对韵 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3.学会背诵经典内容。教学方法 朗诵法 解释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入。多 笠翁对韵 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今天我们要学习 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 笠翁对韵 作何解释吗?翁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