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教学目标:本诗所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重点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
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营造诗的意境。
学习方法: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二、揭题、解题、介绍诗人。
1、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梁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
下面咱们一同去感受。
2、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枫桥是___省、市、区、县)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是什么?“泊”呢?那“夜泊”就是──?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4、很好!咱们再读读课题!
5、对张继这个人了解吗?请同学们拿出刚才发的资料,读一读关于作者张继和这首诗的背景材料。(指名读)
6、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交流,板书学古诗四步骤: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三、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1)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3)我们一起来读。2、二读懂,解诗意。
过渡:读通了全诗,我想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先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
1)请大家借助注解,读诗自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通过自学和在小组里交流,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诗文解释: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3、三读会,达意境。
1)下面咱们再读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感受吗?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女生读全诗。诗人是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2)他愁些什么?为什么愁?联系张继写诗背景的资料想一想。
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
3)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
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是看到的?哪些景物是听到的?(根据学生回答标出:看——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乌啼、夜半钟声)
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a、从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b、夜是那样的静谧、深沉,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4)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你看,月亮落下去了,秋天深夜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怎不让人感到凄凉、伤感、忧伤呢?
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四会读,有感情。
过渡: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这就是四会读,有感情。
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3)指导朗读、试着背诵a、老师范读,b、指多名比赛读,指导朗读,评议。c、男女生比赛读。
4)会唱《涛声依旧》这首歌吗?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枫桥夜泊》中的诗句。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
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四、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
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2、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四学法”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诗是跳跃的音符,是无声的图画,是感人的故事,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诗歌!五、作业小超市。
三年级语文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教案2 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朗读并背诵全诗。2 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3 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二 教学准备 课件 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三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
五年级下册《枫桥夜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人的 愁 感受古诗的魅力。2 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 愁 的。教学重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教学难点 与 月亮 做对比,感受用 钟声 来写愁的独特魅力。一 引入诗歌。1 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 涛声依旧 抽生读。2 说 无眠 的意思,找 无眠 的近...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行》和《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 山行 和 枫桥夜泊 虽然都是描写秋天,但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学生能体验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变换吗?能在自己的习作里试着感受景物的情绪么?为了便于比较,把练习一的 夜书所见 提上来,故成古诗三首。一 从韵律中比较诗的情愫。1 检查,能不能把诗读得像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