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通过**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
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二)学生实践**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2、学生汇报想法。
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
4、学生实践**。
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
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
(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
(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
(4)多**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
(5)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
、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实验(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尽量的预设到,并为他们准备尽可能多的有结构的材料。)
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6、交流、反馈**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
7、多**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网漂、钓鱼线等)
(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
、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
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
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要求认真观察现象)
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五)指导学生**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
、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
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与感受。
(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
(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
(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6)学生谈想法。
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
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
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六)拓展延伸。
(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
(2)学生设想。
(3)鼓励课后继续**下去。
当堂检测。板书设计。
改变形状。浮。
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使。在水里的物起来。
教学反思。课题。
四。1、今天天气怎么样。
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
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3、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
4、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
教学难点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符号。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反映不同天气的**,vcd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
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
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一下。
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温度)
**室外。思考。
二、测一测。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结构。
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
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
观察。练习读与写。
(二)测室内的温度。
问:今天的温度究竟是多少度呢?
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3、
小组汇报。比较大小一样的吗?。
讨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温度?
思考。测室内温度。
讨论。(三)测室外的温度。
分小组进行活动。
a、阳光组。
b、阴凉组。
c、地面组。
d、草地组……
2、填写有关数据。
小组测温。活动。
填一填。三、小结。
各小组进行汇报,比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讨论:为什么室外也有不一样的温度?与刚才估计的有出入吗?
汇报。交流。
讨论。四、课后延伸。
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课后活动。课题。
四。2、气温有多高。
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集中话题。
.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
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
(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
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
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
(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
(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
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
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
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
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
三.回顾和解释。
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
课题。四。3、雨下得有多大。
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教学难点: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第二课时。一、看云识天气。
、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
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
、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板书:毫升ml)
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
、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点:
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两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
当堂检测。课题。
四。4、今天刮什么风。
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课题。四。5、气候与季节。
课型。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录象资料。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
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本课**,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乐昌市梅花镇中心小学。备课本。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使用时间 二oo七年三月。混合身边的物质 一 1 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3 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4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 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和假设,能积极寻找证据设计实验,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做控制变量的实验。2 引导学生愿意合作,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形成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意识。3 知道推和拉可以产生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能够设计实验 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共43页 目录。1 身边的材料。2 塑料。3 倾听声音。4 物体传声。5 自制小乐器。6 声音与生活。7 光的传播。8 透明与不透明。9 镜子。10 七色光。11 电在我家中。12 让灯亮起来。13 导体和绝缘体。14 磁的力量。15 制作小磁针。16 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