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在我们中国有两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它们的长和大,存在的恒久,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那就是长城和运河。
1.教学效果: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从“奇异”入手,观察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等词语。对于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在读中孩子们明白了异中有同,在长城和运河的介绍中都是先打比方说明特点,然后在说地理位置和赞美之情。
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两个比喻句的理解、看图写话的处理、资料介绍的处理?一节课两处言语拓展显然有些吃力。
不知道姐姐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两大难题?
二.成功之处:用了两个课时完成了文本的教学,惊喜本次教学设计的成功。本文的教学始终在“建筑美、语言美、思想美”这条主线的贯穿下进行的。
首先,本文教学要注意这是一首诗歌,与别的文学体裁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构段方式有着建筑美的特点,如对称、重复、读起来琅琅上口等。那么要学生知道这个特点就必须让他们反复去读,两节对比、思考;诗歌对语言的要求也非常高,寥寥数语,不仅要遣词造句准确,还要非常美,关于押韵,二年级学习古诗时也略微提到过,不过在本文教学时我更全面、具体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还有比喻、拟人、设问等多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也一一指导学生去寻找、学习。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我调整了已有设计,先让学生寻找两段的不同之处,再相机提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不朽”的,说运河是“动人”的,在学生思考、猜测后,再抛出长城和运河的修建背景及作用,学生立刻恍然大悟,且由衷地赞叹祖先的智慧和伟大,同时又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可谓一举两得。
三.不足之处: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很不爽,对于我的提问,学生有的回答不出,有的想象贫乏,有的用词不够正确,课堂死气沉沉。
四.改进措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下阶段要蹲下来看学生,拉近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你,喜欢表达。其次,学生不喜欢表达,大概问题有点难,之所以难,有两种原因:
一是可能我没有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让学生无所适从;二是学生对于我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虽然课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然而只是皮毛,这课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长城和运河,还有历史的、地理的、建筑的……自己的知识也不够丰富,深深感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作为语文老师,得不断地学习、反思。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2长城和运河》赛课导学案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深入感悟长城和运河的 奇异景象 体会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了解本诗的机构方式,体悟诗人是如何运用反复和比喻的手法来讴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多 ...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2长城和运河》赛课导学案
课题长城和运河。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课型主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教学。具书了解 曲折 山海关 蜿蜒 不朽 奇迹 等词语的意思。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4.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教学准备 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2长城和运河》赛课导学案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长城和运河 是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共两小节。描写了壮丽雄伟的万里长城与气势磅礴的京杭大运河,颂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全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构和句式大致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由于文体的特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