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李艳芳修改教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中描写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意境美。
3.通过古诗的学习,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深秋美景,体悟美的意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秋天来了,它在历代大诗人的眼中都是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古诗词,学生齐读。
是呀,秋天在诗人的眼中是秋风,是寒冷,是思乡……那么,它在诗人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山行》,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行”这个字是多音字,它还有一种读音,谁来说一说?
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你对杜牧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杜牧的哪些诗?二、知诗音,解节奏。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质疑“斜”的读音。(安排一同学读xie,一同学xia)2、读准节奏。
一首诗我们光能读准它的字音还不行,还要能读准它的节奏,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读出节奏。(微课)能否用手打节奏(存疑)
三、明诗意,悟诗境。
1、过渡:这首诗大家都会读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
是呀,正像大家所说的,古诗意思的理解就是通过工具书,上网,结合插图等来理解的。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
看清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和同伴互相说一说诗的意思。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大诗人杜牧人在旅途,这一天,他坐着马车行驶在山中,此时,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理解:寒山、石径。
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为什么?4解读感悟诗句。出示第一句,齐读。
马车“哒哒哒”地行驶着,诗人抬头向远处望去,他看到了什么?用诗句来说一说。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这里的“远”是什么意思?(一个远字写出了石头小路的长,和山的高)
在这里“白云生处”为什么不是“白云深处”?一个“生”字好像就让你看到了什么?(是呀,白云在升腾缭绕,飘来飘去)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伸向远方,伸到了有白云缭绕的几处山中人家出,人家离诗人还很远很远,你能读慢一点吗?
解读感悟第二句。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可这并没有让杜牧停下脚步,突然,诗人大声喊起来:“车夫,停车,快停车!”接下来他又看到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二三两行,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个字和我们今天的词义差别很大,是什么?(坐;因为;于:
比)(课件呈现)
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同学们,这片枫林美吗?在诗人的眼中这些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那么,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进行说话训练)
你们瞧,这些火红的枫叶像什么?(大片枫林图)
这些铺了一地的枫叶又像什么呢?(枫叶满地图)你想在这红地毯上干什么?一阵风吹来,枫叶纷纷飘落,又像什么?枫叶飘在了你的头上、肩上、衣服上,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同学们,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指导朗读:你现在就是杜牧,你来用诗句夸一夸这片美丽的枫林。你能大声地夸一夸吗?咱们一起来夸一夸。三、总结1、朗读。
同学们,《山行》这首诗,前两行宁静、悠远,色彩淡雅,后两行,色彩艳丽,情感浓烈,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突出了深秋枫林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在来读一读整首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配乐)
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生配合读,师生读。
这样的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咱们中华古诗词的大家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作品。2总结学法。
了解学习古诗的三个步骤:知音、明意、悟境。四、
作业。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挑选其一完成。
1配乐背诵本诗,发到班级qq群,大家进行评价赏析。
2、把本诗改写成一篇文包诗的习作,如果画画好的话,还可以配上插图。
板书设计:山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知音——明意——悟境。
教学反思:总第14课时。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李艳芳修改教师: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认识本首诗**现的生字,学写“赠、盖、橙、残”四个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看图猜诗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幅图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古诗的景色,让学生通过看图联想诗句。)
2.齐读古诗题目。
3.请一名学生介绍作者基本信息。二、字词检测,初读感知。
1.生字检测:学生范读,全班跟读2.词语检测:女生带读,男生跟读3.生字书写指导。
4.用移动设备投屏学生作品,分析学生书写的优点和需要注意部分。5.齐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6.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配乐朗读,感悟韵律美。
1)师配乐范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韵律停顿。(2)生范读、齐读朗读古诗,再度感受古诗韵律。
2.自由读诗,分享读懂了哪些字词,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3.
看图感悟诗中画面,采用抓关键字方法感悟诗句。(1)观察荷花3个阶段的变化,找出古诗中应景的词句。(2)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3)观察菊花3个阶段的变化,体会“菊残”和“傲霜枝”。
4)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分享他们心中的雪地中迎风挺立的菊花的画面。
4.小组讨论:根据诗句中抓到的关键词,分享对诗句的体会,讲述诗句中描绘了怎样的一个画面,尝试分析后两诗句大意。
5.小组分享:
1)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2)理解“君须记”,感受后两句诗句情感表达,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6.诗句脉络解析。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橙黄橘绿的秋天画面,感受诗歌情感表达方式。(2)板书讲解归纳诗句含义。四、启发想象,品读古诗。
1.品读古诗,配乐诵读2.师生配合有感情诵读。五、延伸创作,赞美秋天1.儿童诗创作2.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板书设计:描绘景象。
荷花--荷尽。
菊花--菊残秋天。
-傲霜枝。橙黄橘绿。
教学反思:总第15课时。
4.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李艳芳修改教师:教学目标:
1.会写“寒”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其中的趣味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其中的趣味和感情。
教学准备:多**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课件出示《静夜思》《回乡偶书》,学生看图猜古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书什么意思?夜书所见呢?二、读所见(一)认读生字1、学习会认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课件出示古诗,3个会认字变红色字体:(1)**车认读古诗,(2)男女生比赛读,(3)师生合作读。
4)古诗淡出,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熟读成诵,背古诗。二、画所见(一)圈所见1、课件出示古诗:
1)一首诗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同学们小声读读,再圈出来,圈好后跟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到讲台上在课件上圈画。其他学生在书上圈。
2)学生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课件出示促织、篱落**帮助学生理解“促织、篱落、客”的意思。2、师过渡:诗人夜晚“所见”都被我们圈起来了,那把它们画成一幅美丽的画吧。3、画所见。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并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介绍时,请用上这样的句式:大家好,我们的画里有()的()。
2)课件出示诗中的景物**:指名一组到讲台上运用拼画所见。其他学生在下面拼画。(3)学生展示介绍。
4)还有其他组也来向大家介绍吗?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用上这样的句式:大家好,我们的画里有()的(),有()的(),还有()的()。希沃传屏展示学生作品。
师总结:同学们个个都是小画家,把诗人的所见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三、抒所感。
一)体会诗人心中的“寒”1、课件**风声音效,创设情境:
1)师:在一个深秋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叶绍翁听着这萧萧的风声,望着黑樾樾的江面若有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2)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
3)课件出示前两句古诗:有感情朗读前两句古诗,读出诗人的伤心、寂寞。学生评。(4)加上动作读。
5)相机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边读边做动作。(6)采访学生:你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寒”,板书:寒。
设计意图:课件**秋风吹过梧桐叶的“萧萧”声,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容易进入古诗的意境,仿佛与诗人一起感受到了深夜秋风的凉意,从而感受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和思乡之情。
2、指导书写“寒”。
1)课件出示小篆的寒字:观察寒字的每部分像什么?师释义。(2)学写寒字:
二)体会诗人心中的“明”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正当诗人心中充满了寒意时时,他的目光从江边移向江岸,看到了什么?(儿童挑促织)
2、什么叫“挑”?学生纷纷做动作。
谁来挑一下促织?出示古诗后两句,加上动作边读诗。
课件出示蟋蟀**,草丛里有只蟋蟀,赶紧挑出来吧,边做动作边读诗。课件出示蟋蟀**,蟋蟀要逃跑了,怎么办?边抓边读诗。开心地边做动作边读古诗。
3、诗人看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心里会怎么想?
4、此时此刻,他的心里还充满了寒意吗?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明)板书:
明。5、课件出示古诗,并**背景**:学生齐读古诗。
6、课件**歌曲《夜书所见》,学生唱。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寒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4古诗三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山行 结合,在想象中感受诗韵 教学重点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哪些景物在诗中可以找到,就用笔圈出来。生 我找到了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师 再仔细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某一种景物。生 我看到了一座高山,地上有很多落叶,看上去一点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 1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 径 斜 赠 橘 等11个生字,会写 寒 径 斜 残 等13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现不同的季节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备课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生 产生 出生。坐 因为。刘景文 诗人的好朋友。擎 举,向上托。君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 您 萧萧 风声。挑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促织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篱落 篱笆。古诗三首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多 或 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