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科版

发布 2020-11-19 02:56:28 阅读 9828

《形状与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做框架》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1.布置学生提前翻阅书本、初步了解学习主题,练习扎皮筋的方法。查阅有关框架结构的资料(框架结构的建筑**等)。

评价反馈】1.通过翻阅书本、学生已对“框架”这一概念有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1.课堂制作三角形、四边形以及立方体框架。

2.完成课中小结,穿插题目练习。

评价反馈】1.学生可利用橡皮筋,快速制作框架。

2.首次巩固所学。

主要内容】1. 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配套练习。

2.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挑战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一个可站人的框架,再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评价反馈】1.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巩固练习。

2.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1.出示建筑**,由建筑**寻找建筑结构的共同点。

2. 引出概念,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

3. 讨论交流对此种框架的疑惑。

设计意图】1. 通过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存在疑惑,使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课堂。

做三角形和四边形简单框架】

1.做框架。(1个三角形和2个四边形)

2.观察感受框架受力变化。

3.汇报:(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长方形框架不稳固,容易变形)

4.讨论并验证:想办法加固四长方形框架。→加斜杆的方法能使容易变形的长方形变坚固了。

5.思考:斜杆起了怎样的作用?)

6.察:加了斜杆后的长方形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化?(实际是把长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固性,不容易变形。)

7.课件**斜杆起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分析斜杠的作用(推和拉的作用)

8.汇报:斜杠的作用 (推和拉)

设计意图】1.教师导学,理清知识点,提出要求。

2.合作**,小组动手实验。

3.建设情境——争当“小小工程师”

4.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感受,将“初步认识”变成“切身体会”

5.学生对知识概念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讨论分析与总结,培养科学的表达方式与精确的描述,形成具体的认知。

作立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

1.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

如果正方体框架是承载向下压力的,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上、下面)

在书本p37做好设计图,添加好斜杆,然后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在做好的框架上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书?

规定时间到,评选优胜组。

评定方法:每个大组将完成的正方体框架摆放在前面的桌子上,同时在上面放书,第一轮各放5本,倒塌的淘汰,组长带着框架回位。第二轮,根据框架质量和时间情况,选择放3本2本还是1本,然后再淘汰,选出胜利组的框架。

)为什么有些框架的承重能力不同?出示不同的斜杆搭法。

2.不同方向的斜杆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数量不同)

3.使用这些框架结构有什么好处?

稳定、节省材料)

设计意图】1.测评固学,实验总结汇报。

2.延续“小小工程师的情景设定,转为“小小工程项目组”。

3.课堂进行到此,及时通过有奖游戏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先思考再动手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非盲目合作)

5.通过最终评选,了解各组之间的差异,扬长辟短。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框架结构的优点是稳定、节省材料。

3.增加的斜杆起推和拉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

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课程流畅,拥有清晰的思路,学习内容讲述清楚完整。

2.分组比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问题与建议】

1.导入过程应更加开放。

2.增加学生自我评价的课堂。

优点与特色】

1.课程紧凑,思路清晰,课堂把控能力强。

2.教学设计完整,衔接流畅良好。

3.学生配合度、完成度高,课堂活跃。

问题与建议】

1. 课堂分组实验结束时,使学生快速停止回归课堂。

2.新课开始导入部分过于简洁,可以更开放地让学生来提问。

3.实验过程中老师已开始新授知识点,少数学生仍在动手制作框架。

优点与特色】

1. 如何让学生提出老师想问的问题。

2. 课堂中学生的自我激励及自我评价环节偏少。

问题与建议】

1. 如何让学生提出老师想问的问题,形成生成课堂。

2. 课堂中学生的自我激励及自我评价环节偏少。

优点与特色】

1. 此次课堂是在科组老师共同多次、反复打磨中呈现的,老师们在此过程中,给予了非常多详细、有效地教学手段,我从中收获良多。感谢冯国文教授给予的细致点评和独到见解, 使我接触了更广泛的教学方式,也对未来如何突破教学方式有了一份思考。

感谢校领导给我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让我在教师的道路上逐步攀登。深深体会到,任重而道远,未来仍可期!

2.做到每次做好充分准备再进入课堂,做到自己心中有“树”,在心中构建思维导图树,将此种思维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完整思考的能力。

主要问题反思】

1. 课堂短板在预学阶段,缺乏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2.导入部分有时尚且过分简洁。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 可结合课本前的导语部分让学生进行提问(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学什么?我要怎么学?),从而激发、推动学生进行提问。

2. 提取学生的主要问题来进行本堂课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突破“一人模式”,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1. 结合我校的“荷美教育”基本模式中的“五导四自六步”,从而创建科学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基本模式课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学、课中探学和课后拓学。

2. 课后拓学部分让学生充分延续课堂到生活中,利用本节所学,回家进一步开启拓展活动,加强动手能力。

3.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2 设计 表1 4 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 最后得出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三 平放还是立放。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地球的形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过程与方法 能够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的差异,分析地球的形状。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 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形成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能够比较观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2

地球的形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 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本课学情分析。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我校地处城市,学生思维活跃 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