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法。
课前准备。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20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教学设计。2020-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课文精读。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概括主题。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三、整体感知。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四、课文精读。
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红莲:开满。
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看红莲。心情:不适意。
徘徊。环境: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红莲: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三看红莲。
教学设计。2020-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4.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风吹倒了,压断了)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
品读课文描写白莲的部分,指导学生朗读时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五、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4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1.背诵课文。2.填空。孙权劝学 选自 资治通鉴 是 北宋 朝代 司马光 人物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事。其目的是 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深层 1.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不易理解的情节 细节 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 六 分析人物 1 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2 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1 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明确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认知目标。1 了解作者简介和有关 资治通鉴 的文学常识。2 掌握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疏通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