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验

发布 2020-11-18 18:06:28 阅读 5995

姓名学号:__

一、基础知识(共22分)

1、默写古诗。(10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2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

4)赵翼的《论诗》中表达各个时代都有其引领**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意思的句子是。

5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7)虽人有百手林嗣环《**》)

2、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 fèn( )

2)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cēn cī bù q样子。

3)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jìn tài jí yán

4)哎,你们qiè yì( 得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b.这次演出,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c.正当我偃旗息鼓,收拾作业本准备回家的时候,一场大雨骤然而至。

d.窗外虽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教室里,每个人的心中,却是春意盎然,温暖无比。

5.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构成一个排比句。(4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幸福是。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1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加点字。(6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两股战战。

4)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5)虽人有百手6)奋袖出臂。

7.翻译句子。(3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 这段文字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 这段文字用五个“百千”极力表现火势的凶猛,从而表现**者技艺高超。

d. 这段文字主要是写表演者**模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二)课外文言文(6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 ②缪:“谬”,错误,荒谬。

9.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友人来过遂与之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1.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16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2、文段写了什么事情?(2分)

13.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14.文章结尾一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表达了“我”怎样一种感情?(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0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10分)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

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

“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

”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

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

”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

“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 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武穴市实验中学胡云峰陈水明。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12月31日。整合情境教学课例单元测评模块。目标能力。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理清文章的思路 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 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 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武穴市实验中学胡云峰陈水明。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12月31日。整合情境教学课例单元测评模块。目标能力。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理清文章的思路 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 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 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武穴市实验中学胡云峰陈水明。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框架设计。2008年12月31日。学科教材名称。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年级学习单元。七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设计者。本单元包括的课文名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标准 及 内容标准 中与本单元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