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1
课题:童年的朋友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二、教学难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1.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为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自传体三部曲剧本。
2. 给加粗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
诅咒噗噗发绺鬃咕哝
惩罚嗅胸脯果脯
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外祖母人物形象。
2.感受浓浓亲情。
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2-5):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
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思考:1)我为什么把外祖母称为“童年的朋友”?她给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说说你对文中外祖母的印象,请你为“外祖母”画一幅肖像。
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结合学生所画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
二)研读课文。
1.读过课文,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选择一两句并批注。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选出精彩的批注,其它小组作评价。
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侧面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给作者哪些深远的影响。
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
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的伟大的外祖母的形象。
巩固拓展】学习了本文,我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手法,尤其是通过描写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你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为你的同桌描绘出他的形象,表现他的性格。
预习指导】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
2-5):外祖母的语言。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
第二部分(7):点题。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2
课题:童年的朋友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
二、教学难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展示】1.掌握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新知研习】一)精读课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
1.找出、并画出对外祖母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
2.朗读自己所欣赏的语句。
3.学生交流自己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4.教师点评:
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点评:
1)一点是写人物时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如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
2)另一点是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
外祖母说话好似用心唱歌……打进我的心里。”
语音鲜花:比喻新鲜奇妙,富有美感(外祖母形象美好)
5.这些精彩的描写对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明确:突出外祖母的和蔼可亲、幽默。
6.外祖母对“我”成长的作用?(联系外祖母的家庭环境)
讨论后明确: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学会爱;学会如何应付困苦的生活。
)归纳总结】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通过对外祖母外貌、语言的描写,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爱和影响,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巩固拓展】社戏》一文和本文中的外祖母形象有什么共同点?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从写作目的方面去比较)
共同点:慈爱
不同点:《社戏》中外祖母是略写人物,主要转述她的语言;本文中的外祖母是详写的人物,主要描写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
预习指导】1. 了解《一面》的写作背景。
2. 预习《一面》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
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3
课题:一面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2023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 赫(hè) 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 踱(duó) 恣(zì)情。
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4
课题:一面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感**彩。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交流: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目标展示】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体会词语的感**彩。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新知研习】一)课文赏析。
1.课文中三次集中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
答:第一次(3):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19):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第三次(32):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
2)三次描写都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瘦,是否重复罗嗦?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3)文中除了这三处外,还有没有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23段、第36段、第38段。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
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护。
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党**的通缉。
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
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
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归纳总结】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2.写作方法: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巩固拓展】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加点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预习指导】1.了解《我的老师》的作者及背景。
2.了解记叙的要素。
3.预习《我的老师》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
一面。阿累。
1.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2.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3.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5
课题:我的老师主备人张建刚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 )既然( )孤单( )弧形( )
卷曲( )**( )蜜蜂( )秘密( )
褪色( )卜问( )放假( )察觉( )
2.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黑痣狡猾焚烧劝慰纠纷依恋时辰磕头暑假调皮。
3.记叙的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展示】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
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习】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2023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
蔡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老师教我们读诗;
我们看老师写字;
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样安排,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
初中一年级下册
modu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一 模块内容整体分析。本模块话题是 家乡 内容围绕方位,位置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等语言现象展开听 说 读 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从对两个城市的比较,到介绍自己的家乡,使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渐渐感知新的语言,并通过范例,让学生对所熟知的二条河 二...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初中一年级语文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初中一年级语文。初中一年级语文篇1 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我会听。5分 萤火虫是一种的小昆虫,我国古代人叫它 夜照 萤火虫主要生活在和。萤火虫尾部发出的光点像。二 我会写。16分 zh y zh d om y f ich ng li n 某 shu hu f ng 某u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计划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计划,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计划。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计划,欢迎大家阅读!篇一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计划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