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
、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
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 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地轴)与( 地面)相交的两点,是( 南极)和( 北极)。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 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第4课地图。
1、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里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的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2、看地图的三要素是:(看比例尺),(判断方向),(了解图例);其中最重要的是( 了解图例 );图例一般在图的(左下)方。
第5课建立地球档案。
1、整理有关地球的材料,为地球建一个“档案”
形状:球体,像一个皮球。 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2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1.48亿平方千米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自转方式:自西向东绕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 地球上的自然事件:地球上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还有泥石流、**、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地球的邻居: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2、关于地球的现在,你知道些什么?
答:1、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冰川地貌、丹霞地貌。2、地球上有各种繁多的动植物。
3、地球环境受到了污染,如:山体污染、河流污染。4、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地球了。
4、查阅资料,了解父辈们30年前生活的环境状况,与我们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造成的?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可以直接从河里提水饮用,房子周围树木成林,空气清新,而现在河水大多被污染了,时常有死鱼漂上来,周围的树木也变少了,这都是工厂增多,人们乱砍树木造成的。
建议:1、多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2、不乱扔垃圾。3、工厂的废水废气要净化处理后排放。4、农业生产中要尽量少用化肥、农药。
6、昼夜交替。
、“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3、“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在绕地轴自传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在自传过程中,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7、谁先看到日出。
1、全球可以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个小时,越是( 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为什么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
答:因为北京在巴黎的东方而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说出你的理由。
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为我国的东部先看到日出,西部后看到日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的。
8、昼夜温度的变化。
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4、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5、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答:通过观察我发现:早晨6:
00钟温度最低,从6:00以后温度开始上升,一直到14:00达到最高,从14:
00以后温度开始下降,14:00——18:00之间温度下降最快。
7、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
答: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距离、面积等有关。太阳直射大地温度很高,太阳斜射大地,温度较低。
9、一天中的动植物。
1、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白天开花的植物:牵牛花、牡丹、荷花、睡莲、郁金香
夜间开花的植物:昙花、夜来香、月光花、丝瓜花、蒲公英、
3、昼出夜伏的动物(白天活动):鸡、鸭、鹅、牛、羊、鸽子。
昼伏夜出的动物(晚上活动):老鼠、萤火虫、猫头鹰、蝙蝠、飞蛾。
4、依据上述动植物的昼夜行为,说一说:它们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的影响吗。
答:动物和植物各有自己的生物钟,它们的昼夜行为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植物会在不同的时刻开花,而动物有的昼伏夜出,有的昼出夜伏。
10、卵石的形成。
1、 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比上游的小一些;下游的石头光滑圆溜。
3、河流下游河滩上的卵石又是怎么来的?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的?
答:河滩上的卵石是上游石块在流水长期搬运和磨圆作用下形成的,我把一些小砖块装在广口瓶中,并装入半瓶水,盖上盖子用力摇晃,瓶中的水带着小砖块一起转动起来,过一会儿停止摇晃,小砖块沉到瓶底,砖块上的棱角消失了,说明流水具有搬运和磨圆的作用。
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来到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光滑圆溜的卵石。
11、 溶洞。
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的(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的(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的(石花)
2、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溶洞的形成与带有(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3、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4、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石灰岩的裂缝时,会对石灰岩产生(腐蚀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会形成许多(溶洞)。
1、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2、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答: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或沿裂缝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形成很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
第12课升高的河床。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3、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是因为(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
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5、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是从(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向下游的(途中)带来的。
6、 黄河两岸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造成的。
7、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答: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
8、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答: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9、根据44页的实验,说说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第一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第二河水的冲刷,第三黄河水带着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流向下游,第四泥沙在水流中慢慢沉淀,导致了黄河底部日益升高,慢慢的抬高了河床。
10、升高的河床会有什么危害?
答:黄河下游的河床已经远远高出两岸民居的房顶。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一旦遇上大雨,黄河泛滥,大堤决口,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自然灾害。例如:田地淹没,房毁人亡等。
11、怎样治理黄河,让河水变清?请谈谈你的想法?
答:①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②将开垦的农田还原成草地森林。③有计划的开展畜牧业,不过度放牧。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自己与父母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 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种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一种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动物有这种现象,植物也有这种现象。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 少年期 青年期...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112课科学
5 石笋是怎样形成的?答 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石笋或者石柱。第12课升高的河床。一 填空。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 是我国 第二 长河。2 水 土 植物 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鄂教版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单元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1.亲情是浓浓的 甘露 家庭是 温馨 的港湾。我们在爱中长大,心中也充满了对家人的爱。2.我们的生命是 爸爸妈妈 给的,爸爸的生命是 爷爷奶奶 给的,妈妈的生命是 外公外婆 给的。3.家 是我和家人共同 生活 的地方。在这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