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成语故事 苏教版

发布 2020-11-16 11:14:28 阅读 845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句导读:

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的话,前后矛盾。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②那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y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③哪些词最能说明南郭先生能“充数”的原因?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fènɡ)禄(lù)。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写出了南郭先生怎样的神态?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句导读: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是齐湣王不让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所以他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yóu)。[句导读:

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

[句导读:“张牙舞爪”“形象逼真”说明画家有着高超的画技,画的龙活灵活现。][奇怪”一词说明什么?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

[⑥游客为什么不信?]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⑦龙真的飞走了说明了什么?]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三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1.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

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现的可笑之事……但它们都借助这些故事,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含意。你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吗?

2.课文《成语故事》向同学们讲述了三则精彩而有趣的成语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这几则成语故事。(板书:成语故事)

3.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准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按照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记忆生字,注意字的书写要点。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máo dùn矛盾 chǔ 楚国 mài买卖 ruì 锐利 bì墙壁 bī 逼真 yùn神韵。

2)认清、记忆字形。

按结构分类记忆。

上下结构:矛楚卖壁。

左右结构:锐韵。

半包围结构:盾逼。

辨析形近字。

予—矛锐—说壁—璧逼—幅韵—均服—报卖—买。

3)指导书写。

矛:最后一笔是一撇,不能少写。

楚:上下结构,下面第一笔是横钩。

壁:下面是个“土”字,注意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理解词语的意思。

戳穿:刺穿。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1.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

老师板书: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2.学生朗读课文,说一说这三则成语故事各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与同学讨论。

4.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1)《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那人顿时哑口无言。

2)《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但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让人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画龙点睛》主要讲的是南北朝时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说点了眼睛就会飞走。人们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张僧繇刚点上眼睛,龙便腾空飞去。

朗读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寻找每一则故事的突破口,在点上深挖,带动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自相矛盾》一文,教师可重点抓住“夸口”一词,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滥竽充数》一文,教师可以从“总是”“不要……而要……”造句入手,让学生展开去说,了解齐宣王和齐湣王喜欢听吹竽的不同之处,知道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

3.成语故事的内容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演一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1.看拼音,写词语。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滥)竽充数见(义)勇(为)

惊(涛)骇(浪) 排(忧)解(难)

娓娓)动听波(翻)浪(涌)

斩(钉)截(铁)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亡)羊补牢。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有个楚国人夸口自己的矛锐利无比。***第一人称的句子)

有个楚国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无比。”

2)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龙就腾空而起。***“被”字句)

龙被张僧繇点上眼睛,就腾空而起。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字幕投影。1.复习生字、新词。

2.填词。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学生读出“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呢?

投影字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我的矛我的盾。

锐利坚固。什么盾都戳得穿什么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4.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一些人的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

5.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6.学生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7.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

1.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老师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优厚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1)比较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总是——我特别喜欢看课外书,一到星期天,我总是拉着妈妈去书店买书。

2)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3)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4.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学习上不要偷懒,而要勤奋。”

5.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吗?我们应怎样做?(指名回答)

6.小结:你能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

7.学生齐读课文。(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1.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他为什么又给龙画上了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惋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了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时,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4.小结:你能说说“画龙点睛”的意思吗?(这个成语比喻文学艺术创作等在关键之处用上点明要旨的一两笔,会起到激活整体的作用,使通篇变得更精彩。)

1.创编故事。提示:(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情节完整。(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成语故事苏教版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句导读 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夸口 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句导读 这个楚国人的话,前后矛盾。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8成语故事教案设计苏教版

8.成语故事。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八篇课文,也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三则精彩而有趣的成语故事,分别是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和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主要写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 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8成语故事教案设计苏教版

8.成语故事。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八篇课文,也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三则精彩而有趣的成语故事,分别是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和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主要写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 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