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

发布 2023-03-17 04:01:28 阅读 4436

《成语故事》教案。

教材分析:本篇三则成语故事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的。主要是将某一深刻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

教学时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自相矛盾》整个故事先写楚人夸口和旁人的诘问,后写楚人的窘态,形象地表达出楚人话语中的矛盾。

滥竿充数》紧扣题目,运用对比,写齐宣王和齐湣王的不同喜好以及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丑态和后来灰溜溜逃走的命运、结局。

画龙点睛》围绕点睛前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感受,特别是游客的心理变化,写出他们由点睛前的奇怪、怀疑到点睛后的惊叹。

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要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培养他们简要概括故事的能力,练习讲故事。

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寓言故事,进一步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重点难点:重点: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需要认识不要求会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深入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1.画出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揭示课题,激发情趣→初读指导,自学字词→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精读故事,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则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画出生字,自学字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腮帮: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可按段落请人读,也可以按故事来让三个人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你能简单地说说吗?

2.学生交流。

四、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矛和盾,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提示:相机板书。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也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4.分析楚国人说的话。(板书),可能会发生两种可能:矛如果戳穿盾,那么第一句话就是假话;如果矛戳不穿盾,那么第二句话就是假话。因此,楚国人无法回答,只能张口结舌,这就是相矛盾。

5.讲讲“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

五、指导写字。

楚”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六、作业设计。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成语故事。

锐利矛。自相矛盾(戳)→张口结舌。

坚固盾。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模拟演讲课文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3.感悟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本。

2.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熟读文本。

2.做好阅读批注。

教学流程:复习巩固,激情导入→精读文本,体味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

矛、盾、楚、锐、壁、韵。

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惊叹不已。

二、精读《滥竽充数》

1.理解课题的意思。(滥:不加选择。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充:冒充。数: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能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因为齐湣王要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再也装不下去,“混”不下去了)

4.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5.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6.讲“滥竽充数”一词的意思。(比喻没有真才识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三、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他为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人们觉得怎样?(缺少神韵)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他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游客不信,以为唬人)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由奇怪到怀疑,最后转为惊叹的语气)

6)说说“画龙点睛”的意思。

7)尝试背诵。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板书设计:成语故事。

混—逃走。滥竽充数齐吹独奏。

神奇。画龙点睛无睛→点睛。

形象逼真。缺少神韵腾空飞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大全

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教材简说。三则成语故事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将某一深刻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三则成语故事的结构及寓意如下 自相矛盾 先交代古代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从而引出故事 接着写楚人夸口,既赞盾又夸矛,遭到旁人的诘问 末写这个楚人无言以对的窘态。这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8成语故事。一教学提示。本文是三则成语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都是将某一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篇幅短小,语言明白如话。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成语故事说课稿

8 成语故事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一 说教材 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 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 滥竽充数 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画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