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26清平乐村居苏教版

发布 2020-11-16 11:10:28 阅读 2177

清平乐村居。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相媚好”、“翁媪”、“无赖”、“卧剥”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 能在正确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景,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三、教学用具: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弄清词的特点:

1.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这首诗大家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村居(高鼎)

指名读评指导读出节奏。

2.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恬淡闲适的乡村生活,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也叫《村居》,比一比,跟刚才的这首诗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村居清平乐村居。

1)词牌名:在古代,词是可以用来唱的,相当于今天的歌词,而清平乐,就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叫词牌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齐读课题)

2) 长短句:你有一双慧眼。词原来就是配曲而唱的,为了和所配的曲调押韵,所以每行字数不等,长长短短的,也叫长短句。

3) 上、下片:你真细心。词一般比诗的句数要多,像这首词还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部分就叫上阙,也叫上片,下面的部分就叫下阙,也叫下片。

二)指导读词,扫除阅读障碍:

1. 在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眼中,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这首词,把字音读准确,读响亮,把词句读通顺,读流利。

2. 学生自由读词。

3. 指名读,相机正音:

1) 翁媪:“媪”ǎo。

看看这个词,“翁”什么意思?(老爷爷)

那媪”会是谁呢?可以看看书上的插图。(老奶奶)

对,“媪”左边一个“女”(相机板书)就是年老的女性,咱们可以称呼她老奶奶、老婆婆,“翁媪”就是一对老年夫妻。记住这个词,咱们一起读“翁媪”。(齐读) 还有谁想再读读这首词?

2)剥:bāo。

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字字清楚。大家看词的最后一行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剥:bāo。)

咱们班同学思维真活跃!一下子就找准了,这个字还有什么读音?(bō)

不错,在这里读什么呢?说理由。

看来这种意思大家都知道。当它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的时候就读bāo。比如:

吃香蕉前先bāo香蕉皮,吃桔子前都先bāo桔子皮,要想吃莲子,当然都先把莲蓬的外皮给……(生齐说:“bāo”了)

所以,这句就是“溪头卧bāo莲蓬”。你来读读这一句。(指名3个学生读)(3)莲蓬:(有学生读“莲蓬”的“蓬”读轻声,有学生读第二声。)

同学们,听到了吗?“蓬”这个字他读的是轻声。这个词可以读轻声,也可以读第二声。在这首词里读轻声好,还是读第二声好?

(教师范读,学生一听纷纷赞成读第二声。)

为什么这里读第二声好呢?

是呀,词讲究押韵。一般。

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的,上片(范读上片,突出韵脚)押ao,下片(范读下片,突出韵脚)押ng。“蓬”读第二声,更押韵,更有韵味,让咱们完整地读读这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读出韵味来。(学生齐读)

4. 词除了讲究押韵,还非常有节奏感。

自读要求2:再次朗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停顿。

1) 指名生读评。

2) 【出示课件:正确的节奏】: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

三)感悟词眼,注重身心体验。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试着给这些画面起个名字。

2.在这么多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呢,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大组交流:

a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指名说 [出示课件]:图+文字

这句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小儿子顽皮的动作? (卧)做做动作。

看看图,你能想象他当时顽皮的动作、神态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说不定他趴累了,还会怎样?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此时的状态?(快乐、自由自在)读出这种感觉。

在词典中,无赖的意思是指撒泼蛮横,游手好闲,可是趴在地上,翘着双脚,专心致志地剥莲蓬的小儿子这个样子是个小无赖吗?而是看着觉得怎么样?(活泼、有趣、可爱)

看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小“无赖”,辛弃疾禁不住会想什么?

是呀,可是你们知道辛弃疾的童年是怎样的吗?他出生时,家乡就已经沦陷,他是被祖父抚养长大的。那里的人民缺衣少食,居无定所,孩子们更是吃不饱,穿不暖。

所以辛弃疾除了想自己有这样自由自在的童年,还会想?(所有人都有这样自由自在的童年)

⑥作者向往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谁再来读读?

【过渡】:你还喜欢哪幅画面?

b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指名说 [出示课件]:图+文字。

注意!这里的“锄豆”可不是指把豆子锄了,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叫《锄禾》—(引背),这里的锄禾啊,指的在禾田里锄草,那锄豆就是指大儿子在做什么啊?

这里有个词和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中儿是指谁啊? (二儿子)

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会想什么呢?

你瞧瞧,他们干得多---辛苦),虽然辛苦,但看他的表情,也是乐在---心里。这两个儿子多么---勤劳孝顺。 你能读好这句词吗?

过渡】:你还喜欢哪幅画面?

c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指名说 [出示课件]:图+文字。

吴音”是什么意思: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为吴国的属地,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

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区说的也是“吴音”。我们溧阳说的也是“吴音”。

理解“相媚好”: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这是一对怎样的翁媪啊?

这对老夫妻在在亲热地聊些什么呢?同桌两个相互说说。刚刚我们说到,溧阳话也是吴音的一种,如果你会溧阳话的话,尽量用溧阳话来说。

出示课件】:老伴啊。

老头子(老太婆)呀。

可以是景物,可以是动物、人物、儿子、回忆┄┄)

例:男:老伴呀,你看咱们的生活多好呀!有了这三个儿子,咱们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女:是呀,还是你这个当爹的教育的好呀!

女:老伴,你看咱们的小儿子多可爱呀,一点烦恼也没有,真让人羡慕!还有那两个大儿子,多勤劳呀!

男:那还不是你给我生的好儿子,还要感谢你喽!

男:老婆子,你看咱家的豆田长得多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女:老头子,咱家的鸡长得也很肥,今晚我杀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

男:那谢谢你了,老伴。来,让咱们再喝一杯吧!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对夫妻耳鬓厮磨,互相夸赞对方,夸赞他们的儿子,夸赞生活的环境好。正如诗经中所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像这样拉家常,亲热的说话的感觉,就是--(相媚好)。

我们看这个“媚”字,多像一个女孩子弯着眉毛对你笑呢,跟你多亲热啊。 谁来亲热地读读这句话。

过渡】:诗中还有什么画面?

d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指名说 [出示课件]:图+文字。

结合插图,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草虽然普通,茅屋虽然破旧,但却给人感觉?(温暖、和谐、宁静)

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宁静的风景展现在我们每个人眼前?(指名读)

5. 这里景美、家和,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呢?让我们一起把心中的那幅。

画卷用朗读表达出来!(师生配乐齐读)

四)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1.你们的吟诵,为这幅村居图平添了特有的灵性。吟着吟着,就有一种特。

别的感慨,送它一句话,一个词,哪怕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你此时心中的感受。

2.而所有这些感受,都可以浓缩成诗中的一个字。 -醉

板书:醉。3.谁醉了?被谁醉了?

4.“心安茅屋稳,性淡菜根香”。这是何等的惬意与幸福。辛弃疾除了陶醉。

在这恬静安宁的乡村生活中,还有另一种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破阵子为陈同书赋壮词以寄之》】

5、看,美在村居,醉在村居的他,也没忘了“醉里挑灯看剑”。他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呢?结合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说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出示辛弃疾资料】 :

辛弃疾,在诗词创作中与苏轼齐名,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年迈的辛弃疾曾。

经是一位威猛的大将军,骁勇善战,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42岁时受投降派排挤,被罢免了所有官职,来到了江西上饶隐居。但是他仍然心系国家,渴望国泰民安。

6、是啊,这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看到这一家人的幸福,我们也相信,他由“谁家”想到家乡,想到国家,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如这户农家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真不愧是爱国词人!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教案《清平乐村居》教案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借助朗读 想象 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 1 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 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教时。教学步骤 一 原型启...

五年级语文教案《清平乐村居》教案

教育资料 五年级语文教案 清平乐村居 教案3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教学过程 一 题解。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6清平乐村居

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词中的生字,借助注释理解 茅檐 相媚好 翁媪 等词的意思。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会背这首词。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并在想象的基础上将词所描绘的情景较具体的写下来。4.理解词上下片意思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选材的能力,从词的学习中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