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发布 2020-11-13 14:23:28 阅读 2581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的:

1、了解本单元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理解生字词,积累名句、名篇。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凝练、生动的语言。

单元教学重点:

1、积累语文知识。

2、体会课文的意境。

3、在对课文的细腻的品读中,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1、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诗词。

2、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赏析。

单元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单元教学时数:

1、《山行三课时。

2、《天净沙秋思二课时。

3、《秋词一课时。

4、《采桑子重阳一课时。

5、《登高一课时。

6、《秋颂一课时。

7、《落叶一课时。

8、《“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二课时。

9、作业、习题纠错一课时。

10、机动课时一课时。

单元教学总结:

本单元以中外诗词赏析为主。学习时应用心体会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欣赏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匠心,这也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我们要用心体味文章在语言表达及文章技法方面提供的丰富营养。全方卫地进行比较阅读,并进一步地拓展到课外有关写秋或写其他三个季节的优秀诗文。

3 山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3、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所学诗歌。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诗词。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山行》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

2、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诗词为主,我们在小学时,一定也接触了不少诗歌,请同学们试着背诵几首。(学生集体背诵)那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的天地,共同去感受一下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去体验一下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美。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诗人、文学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有“小李杜”之称。抒情写景七绝最为出色。词采清丽,情调爽朗。《江南春》《泊秦淮》《山行》均为传诵名作。

2、相关知识。

不同时代主要的文学体裁。

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诗歌的分类。

从时代划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新诗;从体制划分为:绝句、律诗。

三、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重点词语积累t': rt', c': xia', r': r_2'},然未[, 管t': rt', c': mèi', r': r_4'},

塞下:边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雁向衡阳飞去。

四面边声连角起: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声一同响起。

千嶂里:重岩叠嶂中燕燃未勒:(用典)指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3、教师提问,根据重点词语译文。

明确:西北边塞秋天的风景和江南的不同,大雁向南方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声一同响起,重峦叠嶂中,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情,功业未建,回乡的打算就无从谈起,羌管声悠悠,秋霜满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白发满头士兵落泪。

四、诗歌赏析。

1、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此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2、艺术风格。

写景抒情有机结合,借景抒情。

运用典故。“燕然未勒”

风格悲壮慷慨,开苏辛豪放词先路。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一篇与前一首截然不同的词。风格相对于前一篇的轻松愉快而言迥然不同。在北宋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诗人范仲淹更多了一些忧国忧民的情怀。

希望大家课后仔细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识记作者简介。

2、理解并背诵诗歌。

七、课后记录。

第三课时 《苏幕遮》

教学目的:1、复习有关范仲淹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

2、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一首范仲淹的词——《苏幕遮》,来体会一下与前一首不同的风格、意境。如果说前一首更多一些刚强、豪放的话,那么这一首就多了一些低回婉转的哀伤之情了。

二、复习作者。

1、作者简介(略)

2、相关知识。

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埋怨“芳草”无情,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三、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重点词语积累t': rt', c': n', r': r_4'},乡魂。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形容芳草无边无际黯乡魂:因思念家乡,心情悲伤。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意思是只有梦中才能得到暂时的慰藉。

3、教师提问,根据重点词语译文。

明确:碧云天,黄叶满地,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

秋烟。夕阳印照着山色,故乡在芳草地的尽头,斜阳还看得见,故乡却远得望不到。 因思念家乡,心情悲伤,追念旅居在外的愁思,只有在梦中才能暂时忘却乡愁。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登楼远眺,但明月皎皎,反而倍感孤独与惆怅。

四、诗歌赏析。

1、主题思想。

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浓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2、艺术风格。

化用古典诗句。

风格婉转清丽,细腻的思乡之情遍布文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范仲淹的另外一首词,表现了诗人细腻、哀婉的另一面。下课后仔细品味这首词的韵味。

六、布置作业。

1、理解并背诵诗歌。

2、课后练习。

七、课后记录。

4 [越调]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3、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所学诗歌。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诗词。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马致远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

2、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分析小令中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教师背诵这首元曲,注意语言的停顿、节奏。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一下感受到的景色。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

其散曲豪迈、清逸,被推崇为“元人第一”。《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相关知识。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

元曲的一般结构。

类似于词的结构。有曲牌名、题目、曲的上阕、下阕。

三、初步感知诗歌。

1、学生齐读。

2、重点词语积累。

枯藤:枯干的藤条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共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的热爱祖国 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他们分别是 黄河颂 老山界 抒情散文 土地的誓言 和古代诗歌 木兰诗 学习本单元,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 写作学习抒情 通过抒发情感激起学生...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初一级语文老师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以饱满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的原则,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家庭 热爱生活 热爱科学 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本学期将用十八周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周 第二周 重点学习圈画的读书方法,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