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小蝌蚪找妈妈语文S版 2019

发布 2020-11-11 04:01:28 阅读 5382

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

15小蝌蚪找妈妈。课时。

1.认识“蝌、蚪”等14个生字。会写“阿、经”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增强爱动物、爱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蝌蚪成长变化图;蝌蚪、鲤鱼、乌**饰。

教材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写一群小蝌蚪努力寻找妈妈,并在寻找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最终找到了妈妈,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全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文章易于理解,充满童趣,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设计意图。1.以***的方式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帮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

2.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验角色,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3.通过课件演示“迎、追、游”,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这三个动作,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备。一、谜语激趣,引入课题。

一)课件出示谜语: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披上绿衣裳,庄稼地里显身手。(打一小动物)

第1页。教师:你能猜出这个谜底吗?(蝌蚪)

二)教师:这节课,我们的课文讲的就是小蝌蚪的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认读“蝌蚪”一词,“蝌”“蚪”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有“虫字旁”,都是形声字)二、认读生字,疏通课文。

一)教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生倾听,要求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二)教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故事讲好?打开书本,先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根据拼音读好字。

课件出示生字:

1.学生自读拼音认字,教师巡视指导并正音。问:哪些字宝宝读翘舌音?(池、食)

哪些字宝宝读后鼻音?(顶、向)**车读字。

2.问:你能给这些字宝宝找到好朋友吗?教师举例:池(池子)(池水)学生小组内合作组词,集体反馈。3.出示生字卡片,记忆字形。

阿:与“啊”比较字形,提醒是左右结构的字。肚:“月”加“土”。向:提醒书写笔顺。

前:“前”的反义词是“后”,利用“前”对“后”记忆字形。

灰:与“大”比较字形记忆,书写时第二笔撇要长一点。

三)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用序号标好自然段。(全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2页。2.学生在小组内分段练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读文。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读文、思考。想一想: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2.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二)学生集体反馈:

1.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到了鲤鱼、乌龟。2.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的妈妈是青蛙。(三)课件出示蝌蚪、青蛙图。

看图质疑:小蝌蚪怎么和妈妈长得不一样呢?教师:要解开心中的疑惑,我们还是继续去读课文吧。四、看图学文。

一)出示课文插图(一)。1.观察: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脑袋,()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学生读文填空再读句。相机出示小蝌蚪图。

2.问: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有很多小蝌蚪在水里游?

问:除了说“一群小蝌蚪”,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谁能读出小蝌蚪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句,体会小蝌蚪的开心和自由。

第3页。二)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例句:小蝌蚪(游)来(游)去。小鸟()来()去。小兔子()来()去。

小猴()来()去。()来()去。

集体反馈:小鸟飞来飞去;小兔子蹦来蹦去;小猴跳来跳去;小朋友走来走去……(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蝌蚪图:这群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要去做什么?(它们要去找妈妈)二、看图学文。

一)出示课文插图(二)。1.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集体反馈: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在和鲤鱼妈妈说话。

2.课件出示“长出来两条后腿”的蝌蚪图。观察: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问:看到了鲤鱼阿姨,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老师引导学生做“迎上去”的动作,理解“迎”的动作。(迎上去说明小蝌蚪和鲤鱼阿姨都在游,是面对面的游,小蝌蚪很想找到妈妈,所以看到鲤鱼阿姨就加快速度游了过去)4.指名读读小蝌蚪对鲤鱼阿姨说的话。

问:从小蝌蚪的话中,你觉得小蝌蚪怎么样?(小蝌蚪很有礼貌,小蝌蚪很想妈妈了……)

复备。第4页。

5.问:小蝌蚪怎么突然想起找妈妈了呢?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它们也想有妈妈教它们捕食)

6.指导读:是啊,小蝌蚪多么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啊,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小蝌蚪的心情吧!(师生分角色读鲤鱼和小蝌蚪的话)

教师:鲤鱼妈妈告诉了小蝌蚪什么?(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二)出示课文插图(三)。

1.观察: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出示“长出前腿的”蝌蚪图。

2.读文:小蝌蚪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它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读句交流: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都在游,是向着同一个方向游的,而且是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小青蛙误以为找到了妈妈,就追赶了过去)

指导读:好不容易找到了“妈妈”,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很急切)

指导读:谁能读出小蝌蚪此时的心情呢?(学生读小蝌蚪的话,语速稍快,表达急切)3.教师接着读乌龟的话。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会误认为乌龟就是它们的妈妈?(因为乌龟就是四条腿,大嘴巴)

问:乌龟是怎么向小蝌蚪描述它们妈妈的样子的?学生读乌龟相关的话。(三)出示课文插图。

第5页。1.观察: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出示“小青蛙”图。

2.读文:小蝌蚪看见的大青蛙长得怎么样?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出示“大青蛙”图与“小青蛙”图对比。问:仔细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小蝌蚪现在长得和青蛙一模一样了,原来小蝌蚪的妈妈就是大青蛙啊)

3.问:小青蛙是怎么做的?

老师引导学生表演“游过去”的画面。出示句子: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说明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没有动,小青蛙看到妈妈就朝着它游了过去。)

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蹬、跳、蹦”。

3.指导读文: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

指名展示朗读。

引导学生读文感受小青蛙找到妈妈的高兴和青蛙妈妈看到自己孩子长大了的欣慰)

四)出示“小青蛙捉害虫”图1.观察:看,小青蛙有变化吗?

第6页。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已经会捉虫子了……)2.指导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三、总结全文。

一)根据“小蝌蚪生长图”,学生练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问: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肯定学生的点滴收获,交流中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遇事能主动探索的道理,明白小青蛙是益虫。)

二)总结:小蝌蚪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小青蛙,跟着妈妈捉害虫,帮了农民伯伯不少忙,所以,我们要和小青蛙交朋友,要保护好我们的朋友啊!(三)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全文情境。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7页。

《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优选教育资源共赢共享共进。小蝌蚪找妈妈 师生互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习 塘 群 灰 捕 迎 龟 裳 碧 鼓 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 通过学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师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首谜语想让你们猜一猜!课件出示第一首 绿衣裳,白肚皮,鼓着大眼睛,白天呱呱叫,夜里忙捉虫 这是什么?生 青蛙!师 还有一首,再猜一猜!课件出示另一首谜语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猜猜是什么?生 小蝌蚪!课件出示青蛙 蝌蚪图 师 有谁知道它...

2019春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鲁教版

课题学习目标评价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法与学法。小蝌蚪找妈妈课时安排共 2 课时。1 认识14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 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自评互评师评。学会生字 生词。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法 启发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