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发布 2020-11-10 00:13:28 阅读 8733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郦道元(lì) 属引(shǔ)

都护在燕然(yān)

b.藻、荇交横(xìnɡ) 襄陵(xiānɡ)

飞漱其间(sù)

c.夕日欲颓(tuí) 相与(yù)

水皆缥碧(piǎo)

d.急湍甚箭(tuān) 轩邈(miǎo)

鸢飞戾天者(yuān)

导析:d a项,“属”应读zhǔ;b项,“漱”应读shù;c项,“与”应读yǔ。

2.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或王命急宣(或许)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b.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良多趣味(甚,很)

c.但少闲人(只是负势竞上(凭借)

d.四时俱备(四季)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导析:a a项,“或”解释为“有时”。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窥谷忘反。

导析:c a项,“阙”同“缺”;b项,“转”同“啭”;d项,“反”

同“返”。4.下列对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下的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水中还有水草交错摆动,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啊。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会消失。

导析:c c项,“但”是“只是”的意思,“耳”意思是“罢了”。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三峡》——郦道元——北魏。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c.《渡荆门送别》——王维——唐朝。

d.《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导析:c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导析:b 正确停顿应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按要求默写课文。(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壮丽景色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语文与生活。(6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绥化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真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1分)

(2)请根据谜面写出谜底。(任选其一作答即可)(1分)

①两目不同心相连。 打一字:

②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打一字:

了解工艺】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众多民间艺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我们丰富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写出两个民间工艺名称。(2分)

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

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3分)

答案:【魅力汉字】(1)马。

2)①想 ②秋

了解工艺】(示例)剪纸、泥塑、布艺、草艺、刺绣(苏绣、湘绣)、陶瓷(黑陶)等。

众说纷纭】(示例一)小明,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你是践行《**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遵从,但也应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

(人称正确、观点鲜明,表意顺畅,语气。

委婉。)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016安顺)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1题。(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也可)。

11.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

赏析: 答案: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三峡》,完成12~15题。(10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素湍绿潭(白色)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

a. b.c. d.

导析:d a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认为/因为;b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代词,这/语气助词,难道;c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的/代词,它;d项,两个都是“有时”的意思。

1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许多趣味。

15.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3分)

答案:雄奇壮丽(壮美、雄壮也可)。(示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符合题意即可)

三)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睡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

(4)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

17.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a.b.

c.d.

导析:d a项,能够;b项,想要;c项,即使;d项,脱(衣服)/解放。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译文: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答案: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祐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

”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先好好歇息一下。

2024年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 90分钟满分 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d a.公孙衍 y n 丈夫之冠 u n b.管夷吾 w衡于虑 h n c.遂率子孙 su 无穷匮 ku d.棘门军 j曩者霸上 n n 导析 d 曩 应读n n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卷

1.1树树皆秋色。2 黄鹤一去不复返晴川历历汉阳树登黄鹤楼 3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都护在燕然。4云生结海楼。5 孤山寺北贾亭西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6 庭中有奇树将以遗所思路远莫致之。7志在千里。烈士暮年。8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9寄身于草野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10 野望 中最能表现诗人孤...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卷

九年级历史 八下第三单元 一 组合列举题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的正确道路。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即在农村实行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3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