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作文课:学会说点儿道理。
一、学习目标:1、学会说点儿道理,写“一事一议”的记叙文。
2、练习写简单结尾点明中心的记叙文。
二、范例讲析。
怎么在记叙文中议论?
方法一:先叙后议。
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一叙一议。1、示例: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
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的籽儿。
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
“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
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议论句:最后一句。形式:先叙后议。
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2、为下面这篇文章补写议论性结尾。(以内)
一件难忘的小事。
夏季将近来临,这天阳光明媚,暖暖的照在人身上。
记得那天我和妹妹没事在院子里玩,妈妈来到我们的面前说:“你们没事把院里的石头捡捡。”我和妹妹都不想去干活,妈妈说:
“捡一个小时给10元钱。”10元钱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们高兴地答应了。我们开始装模作样的捡,心里想着反正一个小时到了,钱就会到手,管它捡不捡得完呢。
时间很快就过去半个小时了,我们没捡多少。就在这时看到了妈妈满头大汗。正在奋力的将石头装在担子里,然后一担一担的挑到院子外。
妈妈迎着太阳,迈着大步,汗珠顺着脸直往下淌,脸上还带着笑容。在妈妈那里,似乎劳动就是一种快乐。看到这,我惭愧极了,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对不起日夜操劳的父母。
每天有事没事跟他们唱反调,叫我们做点事就牢骚满腹,在学校读书,还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苦的人。
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年,我都清楚地记得。
补写: 因为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更深含义。父母之恩是山涧的一泓清泉,让你永远清凉。是暖暖的太阳,温暖照射着你。
三、写作指导。
揭示规律(一。
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叙的是故事,议的是思想。“叙”的是记录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议”是体悟事中“情”、发现事中“趣”、提炼事中“悟”、**事中“意”、阐发事中“理”。
练习:下面这段话中的议论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
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四、课堂小结: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写作文题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
六、方法引导。
在叙述、描写之外,有时还需要我们发表一点恰当的议论,也就是在作文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记叙文中的议论,可以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粲然生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③呼应法。
主要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2.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①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
是夹叙夹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③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3.需要注意的是:①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②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③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佳作欣赏】
登华山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颗珍藏的宝石。它时时闪烁着光芒,激励我、鞭策我。这就是我第一次成功站在华山之巅。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登华山。当我站在山脚下,仰望华山。那巍峨高耸的山峰如把把利剑直插云霄,仿佛已触碰到了玉帝的天宫。
山间松柏苍翠,云雾缭绕,弯弯的山道随着山势消失在雾霭深处。天空中不时有几只可爱的山雀掠过,啾啾的鸣叫声随着山风逐渐远去。这美丽的景色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山顶,一览华山的壮美。
开始向山上走。此时的山势平缓,走起来挺轻松。我一边听着**,哼着小曲儿,一边欣赏着两边的山景,踏着轻快的脚步向前走着,时不时的还停下来留个影,喝喝水,好不惬意。
可是好景不长。山越来越高,台阶越来越陡。随着山势,树木也渐渐稀少。正午的骄阳如火一般烤着山道,突兀的山峰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此时的我失去了刚才的潇洒,汗流浃背,腿也酸痛起来。我抬头望望远在云端的峰顶,心中涌起一股畏难的情绪。不禁脱口说道:
“唉!这要爬到什么时候呀!”说着,就一屁股坐在了路边的岩石上。
嘴里念叨着:“不走了,不爬了,太累了!”爸爸妈妈哄我没用,鼓励我也没用。
我就赖着不走了。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从下面爬了上来。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嘴里还不停说着:
“加油,加油!”给自己鼓劲。当他从我身边爬过去的时候,还冲我噘噘嘴,斜斜眼。
仿佛看透我是个胆小鬼。“人家比你小,都不怕。你一定能爬上去。
”妈妈又鼓励我。我没吱声,低着头看着脚尖。此时耳机里传出周杰伦的《千山万水》:
“有目标就不累,跟着我超越……”对,有目标就不累!我咬紧牙关,向着那山顶攀登。
我要超越自己。
爬过千尺幢,穿过白尺峡,越过苍龙岭,攀上金锁关。到了,到了!南峰近在咫尺了!最后两级,我一步跨了上去,把华山踩在了脚下。
第一次站在华山之巅感觉真好。成就感、自豪感顿时在我心头升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看着眼前浩瀚的云海,它不停地翻卷、堆叠。一会儿如万马奔腾,一会儿如波涛汹涌。这云涛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想想刚才怯懦的我,如果没有继续攀登,怎能感受到这第一次的成功,怎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色。
我为我没有畏难而庆幸,我为我战胜自己,成功登顶而自豪。迎着凉爽的山风,“荡胸生豪气”。我的第一次成功登顶华山的经历,定会伴随着我的成长走下去。
名师点评】作者运用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自己第一次登华山的经历,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特点。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衬托的写法,既写出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又使文章曲折多姿。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抒发了自己登山成功的自豪,又说明了只有勇敢、自信、坚强才能成功的道理。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教案。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2 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自主 学习的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3 情感目标 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展示作品的设计概念,设计种类,设计方式。2.了解视觉展示设计在我们生活的运用。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二 导入新课。1.演示课件。2.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视...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展示作品的设计概念,设计种类,设计方式。2.了解视觉展示设计在我们生活的运用。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二 导入新课。1.演示课件。2.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