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七单元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钳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破题质疑: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课内、课外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师:是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寓言故事不胜枚举。
这些故事虽短小精悍,却含义深刻,我们读了都受益无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师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指导“鹬”“蚌”两字的读音和写法)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鹬、蚌为什么争斗?
鹬、蚌是怎样争斗的?
鹬、蚌争斗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其实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把课文读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整体感知。
1、 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标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 读准字音。(指名读)
涟漪舒适心旷神怡钳子懊悔
师:你是运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 读通课文。
指名分节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 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你按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熟读课文。
1、 把课文读通顺。
2、 摘抄好的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一 、设疑自探。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品读《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
2、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说)
师:他概述的怎么样?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概括一下吗?
3、师: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四个问题,那么,这节课,你认为我们应重点**哪些问题?
师相机板书: 为什么争?
怎么争?启示?
4、师:同学们,学习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用心感悟。请看自探提示。
5、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鹬蚌相争的原因,经过,划出重点词语来,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然后再想一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间六分钟。
6、生自学,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一)感悟“鹬蚌相争”的原因。
师: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上你找到的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口水直流”这个词,鹬鸟想吃蚌肉就去啄蚌,于是故事就发生了。
师:鹬鸟“口水直流”想吃蚌肉,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哪些?有没有天气的原因,有没有河蚌自身的原因?
生找出“阳光明媚”、“心旷神怡”等词语)
1)师:“阳光明媚”的天气该是多么美好啊!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轻轻吹来,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阳光明媚,水鸟飞来飞去,河蚌们争先露出水面,爬到沙滩来享受阳光。
指名读---评价---再读)
2)师:这么安逸的环境让人陶醉,河蚌感到什么?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河蚌的“心旷神怡”?
生读,师出示:
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两片壳,和暖的阳光照在它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师: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只是老师觉得河蚌陶醉其中的感觉比你读的还要美。来,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评价---齐读)
3)美景让河蚌忘乎所以,但鹬鸟可不和它一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一只鹬鸟走到河蚌身边,看见河蚌那鲜嫩的肉,禁不住口水直流,就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师:从“一嘴”这个词语你体会出了什么?请你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来概括。(迫不及待、急不可待···
师: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鹬鸟的心理?
生读---评价---再读)
4)板书:“鹬吃蚌肉”
师: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好,同学们,谁能用上“阳光明媚、心旷神怡、口水直流”这三个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生回答)
过渡: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会善罢甘休吗?一场争斗开始了。“鹬蚌相争”的经过,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二)感悟“鹬蚌相争”的经过。
师:请按顺序说一说你找到的词语。
生相互补充依次找出:无计可施、饥肠辘辘、暗自得意、反唇相讥、怒目相视。
1)师:鹬鸟那么长的嘴,河蚌是怎么做的,让它无计可施?谁能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生回答)
师:河蚌正在做美梦,一阵钻心的痛,那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这就是被河蚌夹住嘴的鹬鸟,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做?(生回答)
师:一切徒劳之后,鹬鸟会怎么想?(生回答)
师:一个生气,一个后悔,那么就让我们回到这两段文字中来体会一下。
出示:河蚌既怪鹬鸟打断了自己的美梦,更怪它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居然想吃自己的肉,它越想越气,于是,把鹬鸟的嘴钳地更紧了。
鹬鸟用尽全力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嘴,它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这河蚌。
生分角色读。
2)师:鹬鸟无计可施,一番挣扎再加上好久没吃东西,它已经饥肠辘辘,同时又暗自得意,鹬鸟为什么暗自得意?(生回答)
师: 那么它是怎么说的?
师:假如你是鹬鸟,你会这样对河蚌说:
挖苦的语气: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威胁的语气。
得意的语气:··
师:听了鹬鸟的话,河蚌是怎样反唇相讥的呢?
引导个性化的朗读: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3)师:河蚌和鹬鸟就这样互不相让,怒目相视。下面请同学们三人合作分角色读9—12自然段,想象一下鹬鸟、河蚌各自的心理、神态、动作。
学生分角色朗读。
4)师:他们读得好不好?请看大屏幕,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故事的经过吗?生说并评价。
过渡:他们争夺的结果呢?
三)弄清故事的结果。
师:你想用哪个词语说出故事的结果?
生:轻而易举。
四)体会故事的寓意。
师:回顾整个故事,再现争斗的场景,出示:鹬、蚌他们只想到没想到语言文字训练)
师:那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示呢?(生回答)
师:在这里,老师也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是:忍一时风平梁静。
下联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横批“宽容谦让。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儿,前面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鹬、蚌明明没有嘴,它们为什么会说话呢?
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预设:(1)从内容上谈;
(2)从写法上谈;
(3)从情感的陶冶上谈等。
2、自编题。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教师查看学情,注意收集典型测试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
4、教师补充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篇文言文,它是与课文相对应的,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禽之。
指名读。完成:对照课文,看看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是哪些段的内容,把段序填在括号里。
1)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禽之。(
5、课堂总结: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老师希望同学们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教训牢记心间,“不要做无谓的争论,不要做鹬蚌一样的傻瓜”,凡事“以和为贵”!
板书:25 鹬蚌相争。
鹬吃蚌肉。蚌夹鹬嘴。
渔人得利。
五年级语文上册25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25鹬蚌相争。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目标 1...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优秀学案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 学案。一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二 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三 导学问题。使用 手机 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 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学案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 学案。一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二 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三 导学问题。使用 手机 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 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