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
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本单元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理解列与行及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第二部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第三部分: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二)前后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本单元就是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也为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看地图等奠定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自己的生活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走进军营”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用角度描述方向,在“红军阵地的位置”这一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方向与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科学性。
3、在解决生活中“报箱的位置、药橱中药的位置、某景点的位置、教学楼的位置、家到学校的路线”等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但却不是很具体,会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但是方向并不是很准确。学生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准确、更具体的方法来描述方向和位置,本单元的学习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本单元的学习同样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生活。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预设一: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找点时,如数对(1,1),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行与列的起点上,这时应向学生说明,横为行竖为列 ,列和行的起点一般是0,先将行……列……标明,学生找起来就简单多了。教师可以将实物图中数对(1,1)的位置与方格图中数对(1,1)的位置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预设二:在用数对表示班内同学的位置时(师生相对),可能有部分学生在确定列时,不只是从自己的左边开始数,还是教师的左边开始数,教师要指导学生统一确定列与行的观察方向,即要从教师的方向观察,从而确定教室里同学的位置。
预设三:再用角度描述方向时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对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理解不透,教师要讲明: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教师可用一些小窍门帮助学生理解,如北偏东50度方向,在坐标图上可以看出,它在坐标图的上面。根据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确定是北偏哪,把一支笔放在坐标图的南北方向上,笔头对准中心点,转动笔,向左转就是北偏西,向右转就是北偏东。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北偏东50度方向与东偏北40度方向是同一个方向。
课下每人画一个坐标图,标上北偏东(西)、南偏东(西)、西偏北(南)、东偏北(南)8个方向,标上度数,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检查,达到能快速用角度描述方向的程度。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1、本单元内容较抽象,教师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再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利用班内同学的位置、课间操的队列来学习和理解数对,利用学校内的建筑物来学习方向和距离,学生即感兴趣也便于理解。
2、教师要留给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亲历知识形成的机会。本单元内容较简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个别学生通过预习已能自己掌握学习内容。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补充完善,经历由模糊到准确描述位置的过程,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要简单的灌输概念,而是让学生大胆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通过对比、总结出准确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本单元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课下,可发挥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监督作用,每个小组的同学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你感兴趣的物体的位置,别的同学检查判断,并予以纠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单元课时划分
共6课时。本学期总第25 课时本单元第 1-2 课时授课日期:3.24
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1—55页内容。
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
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从一列队伍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在方阵中确定事物的位置打下基础,同时为设置矛盾激发**欲望做好铺垫。
二、合作**,获取新知。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左数第3排第2个。
从右数第4排第2个。
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把情境图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学互相指一指。
3.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习)
在描述一列队中事物位置的基础上设置矛盾——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认识数对。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一个点子图。(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第4行。
第3行。第2行。
第1行。第第第第第第。
列列列列列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小强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小强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行、3列2行、列3行/3等。
教师介绍:小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谈话: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深刻理解概念。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小青、小亮等)
引导思考: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找生活中的数对。(找坐位、找楼座等)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起点为0。
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这样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方格图比点子图更为简洁。
2.在方格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3.52页红点例题。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孕伏“坐标”知识。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
2.自主练习
.利用所学的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一张你的座位图。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数对的抽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回忆有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的过程,体会用数对表示事物位置的简洁,理解研究数学的方法。
五、作业。观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以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托,发现规律,形成系统;但知识的应用又必须在生活中实践。重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 填空。1 如果1.5x 3 9 那么 2x 0.7 2.水果店运来a车苹果,每车装 3吨,一共运来吨 3.小明有30张邮票,比小黄的 2倍少 x张,小黄有张。4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5 甲数是x,乙数是甲数的2倍,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积是 差是 6 方程8x 2x 3.6的解是...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2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52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 方程 方程的解 和 解方程 的含义。2 初步掌握解含有加减法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 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建立 方程 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 出示金丝猴 大家认识这是什...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方程课时 1 2013 10 14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方程与等式的意义,明白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2 学会列方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严谨的方程的格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作业态度。学习重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意义,学会列方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