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谈骨气》教案苏教版

发布 2020-11-04 04:22:28 阅读 107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阅读议**,初步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掌握本文用典型的事实紧扣论点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

3 区别议论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掌握叙议结合的不同方式。

4 学习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 ,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编列课文结构提纲,从而引出学生对本文的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的认识。最后进行写作的迁移训练,达到理解议**基本的论证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有错不改”的本质区别; 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一身浩然正气的人格美;教育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议**中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并能进行写作迁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是怎样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并能进行写作迁移。

四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读、质疑,合作,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根据学生的课堂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五教学突破:根据学生实际和新教材特点,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预见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六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了解学生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资料,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展开教学。

2 学生准备:

1) 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1有关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2.有关“嗟来之食”的故事;3有关闻一多的故事;4课文中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

2) 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并识记:

骨气 、气概、淫、移、屈、嗟来之食、痛斥、拍案而起。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初步理解本文说理的脉络;能概括三个典型的事实论据;理解议**中的摆事实与记叙中的叙事的区别。

第二课时:掌握本文用典型的事实紧扣论点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第一课时。一)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

1) 给全班同学讲解搜集到的材料(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文中人物背景)

2)解释老师给的重点词语,并要求笔记。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正音。

3 学生通读全文,根据课题《谈骨气》,找出文中“谈”的跟“骨气”有关的事情或者语句,把后者有感情读出来,并反复体会体味。

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等句子。

其中给“宁”(nìng)正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如: “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等。

二)课堂实践学习过程:

1 反复阅读文中的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可以根据教参中的要求:写的什么事,谈的什么人,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见教参)

2 讨论:1)请你根据刚才了解的内容谈谈你对“骨气”的理解。

讨论并明确:刚强不屈的气概。

2)作者对"骨气"又是怎样阐释其含义的?

直译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讨论并明确: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武力威胁不了。

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多**展示孟子的三句话,并要求学生当堂把它背下来。学生指出三个故事分别与哪一句名言贴近。

讨论并明确:作者用孟子的话解释了什么叫有骨气。

板书明确。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厚禄

贫贱不能移: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宁死不屈

4 提问:上面的三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观点。

明确: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证明这个论点的事例也就是论据中的事实论据。同时文章用了根据需要列举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论证方法中的举例论证法。

5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体会议**中的摆事实和以前记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反馈:

投影下列思考题:

1) 比较标题“谈骨气”与中心论点的区别。(辨别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2) 议**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本文中运用了哪些论据?每一个论据是如何论证论点的?

3)划分段落层次。

(四)作业。

搜集几个古今体现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并把它用议**中摆事实的方法写下来(简洁),每个事例后加上自己的几句议论。

如《同志的信任》中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话从他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历史人物林则徐与刘胡兰则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相关资料;1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中以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

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精选古今典型事例,号召人们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发扬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至今天,对我们如何做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

2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3 关于闻一多“拍案而起”

2024年7月11日夜,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

但闻一多不顾个人安危,继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不听朋友的劝阻,毅然前往参加。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扰乱会场。

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原本没有准备发言的他即席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激愤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主同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

4 关于《谈骨气》的讨论。

反方:文天祥抗击的是元人,那时宋朝衰微,由元取代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文天祥应该顺应历史的发展,弃暗投明。

正方:正因为宋朝衰微,所以宋朝人更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哪怕宋朝被灭了,也不应该当亡国奴啊。文天祥身上体现的正是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啊!

反方:《史记》中记载着汉淮阴侯韩信少时也挨过饿,他却接受了漂母的施舍过活。还在一次上街中受到了无赖恶少的羞辱,从他的胯下爬过去。

受到了后人的称赞,认为他有志气。所以我认为,那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并不是有骨气的表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连人都没了,还怎么跟人抗争啊?

正方:我认为韩信忍辱负重也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也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只是它们是骨气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并不是互相对立的。

5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证明论点结论。

我们中国人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不降元发扬民族传。

是有骨气的贫贱不能移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统做有骨气。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宁死不屈的人。

第二课时。一)导入:

投影,参考教参上第7页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论点、论据、论证、人物身份、历史时期等。

理解本文论据选择的典型性)

二)课堂实践学习过程:

**学习,根据**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形成文字性内容):

1 讨论:作者在文中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却极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参***:三例非常巧妙、典例,具有代表性:①三个事例恰好扣住孟子的三句话,按照这三句话的先后顺序来排列,逻辑性非常强。

②从时间上看,三个事例中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期。这样举例,紧扣了第3段的论述,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③三个事例中的人物,有丞相、平民百姓和知识分子,涉及面广,紧扣住中心论点的“我们中国人”这几个字。

④三个事例都截取了三个历史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突出表现,突出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2本文是如何紧扣中心论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

提示:如何论证,是要求简述作者的思路,也就是论证的过程。包括先……后……,用……事实论证了……

参***: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用孟子的三句话对“有骨气”进行了解释,接着对应孟子的三句话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用文天祥拒绝**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的事例论证“富贵不能淫”;用齐民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贫贱不能移”;用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威武不能屈”,从而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

3 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阐释论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其间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 闻一多 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和左拉。文言文 孙权劝学 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 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教学这些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山前学校单欣鑫。这个单元是名人单元。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初中生是 人物传记,高中生是人物传记 可见人物传记在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人物传记,大都是名人传记。这些名人,有政治家 军事家 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他们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们的奋斗业绩,他们的精神...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纸盒动物造型 教学设计。一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造力 造型能力,将 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我要学习的愉快和 成功的喜悦。欣赏各种不同的纸盒,同时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了解塑造方法。二 学情分析。注重对学生情趣培养,关注学生的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