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测试 A卷

发布 2020-11-05 16:02:28 阅读 107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黄晕酝酿澄清水藻 (

贮蓄清澈犬吠寥阔(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3分)

花枝德高乐道。

返老五彩小巧( )

3.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4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

2)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4)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卧着点雪。(

4.古诗文默写。(5分)

风正一帆悬。《北次固山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夕阳西下天净沙》

二、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染丝。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必通毕,完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1)其色亦变2)故染不可不慎也( )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3分)

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8.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本文所说明的道理的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母亲的手》,回答问题。

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

连最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有。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

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除了后娘对“嫡出”的“小贱人”尚有“无可奉告”的狠毒家法外,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qū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jié,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前,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苦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们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

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图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瞅着母亲。

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

”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

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没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地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

”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6口的衣衫裤袜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

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jí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

寒冷的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大哥、我、三弟,每人都有奶娘带领。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cāo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

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

”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缝补衣袜。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

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捧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

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9.给下面的字注音。(2分)

1)拽2)窥望( )

3)硕大4)蔻 (

10.根据拼音加汉字。(2分)

1)qū使2)遭jié(

3)jí取4)粗cāo( )

11.本文从“手”着笔,写了母亲对作者的教养之恩,概括一下有哪几方面?(5分)

1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写道“我瑟缩地瞅着母亲”,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3分)

13.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母亲脸色的词语。你是否看过母亲的脸色,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14.从第三~六自然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3分)

15.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写道:“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摸”,为什么?(4分)

16.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17.读罢本文,你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请你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一下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与赞美。(4分)

三、作文(40分)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1)请你以“我读《母亲的手》”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我最喜爱的……

作文要求:①要写真事,说真话,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数不限。参***。

一、1.yùn niàng chéng zǎo zhù chè fèi liáo

2.招展望重津津还童缤纷玲珑 3.(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拟人 4.潮平两岸阔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5.(1)也 (2)谨慎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提示: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来谈”。

8.联系实际,可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谈,也可围绕着“人不能受环境的影响”来谈。

二)9.zhuài kuī shuò kòu

10.驱劫汲糙 11.“揪拧”教育我要懂事;洗衣缝补,供我衣食;辅导课业;“**”艺术熏陶。12.他意识到了剩饭是不对的,害怕母亲责骂

13.平静肃然失望懊忿(可结合具体事例,重点写母亲的神态)

14.红肿、纤纤玉手、厚实而刚强、结满厚茧、颤抖、秀美而富有才情,母亲的手由“纤纤玉手”变成了“结满厚茧”,可见出在国难之时,作者家庭生活由富裕而变得艰难。

15.在作者的心目中,那双手是完美而神圣的。

16.母亲用她那双手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撑了全家的生活,在孩子的眼中,那是一双巨大完美的手。

17.可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 家住平原。1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处热带,这里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2 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发展稻作农业,这一方面可以满足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3 湄公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四篇是现代文,写邓稼先 闻一多 贝多芬和福楼拜。邓稼先是科学家,闻一多是学者 诗人和民主战士,贝多芬是 家,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名气和地位都及不上前三位,但这篇文章写的是群像,因此也选作课文。学习四篇现代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A卷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6分 1 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黄晕酝酿澄清水藻 贮蓄清澈犬吠寥阔 2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3分 花枝德高乐道。返老五彩小巧 3 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4分 1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2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