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

发布 2020-11-01 13:24:28 阅读 3965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今天我将从本册教材基本内容、调整和变化、每个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全册教材的基本内容:

一、全册教材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中间还有2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和《球的**高度》,一个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这是配合因数和合数但单元安排的。

二、主要的调整和变化。

本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

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原五年级下册只要求学生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列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题:至于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应用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

现在,这些内容经过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这样的目的:1、是由于一步计算的方程到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尽管形式上复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无明显区别:

2、因为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一计算的实际问题都比较熟悉,让他们在一个阶段只学习用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挑战性略嫌不足,也不足以体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随着六上内容的整合,还安排了一道(2)新增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例题,修订后保留的不多的问题之一,它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模型。

二)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1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2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

三)重新整合因数、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的认识。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两段安排的: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五年级下册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轮教材修订时,把上述两段内容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材实验中发现,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巩固和应用上述知识的机会,所以在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时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迸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此外,教材修订时,还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安排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质数、合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整合后容量大,概念多。

四)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提前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材中,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倒推”,而“转化”的策略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按照本轮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安排转化的策略原因之一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通过“转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把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未知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转化为面积计算方法己知的图形等等,所以及时安排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既有利于将他们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思考,也有利于沟通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内容提供机会。

五)删除《找規律》单元内容,设计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安排了一个《找规律》的教学单元,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尽管该单元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应用规律解决的问题难度编大,加之规律自身的表述相对复杂,所以不少教师反映组织教学时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材修订时一方面删除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结合《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反思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六)改造《球的**高度》,增设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分别是《球的**高度》和《蒜叶的生长》。其中,《球的**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蒜叶的生长》则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

和修订前的教材相比,《球的**高度》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与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蒜叶的生长》安排了两个活动,一项观察记录,一个对比实验。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这样的活动,既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又有助于学生体会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断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加深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数学学习方式丰富性的认识。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还把原实验教材中《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单元整合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突出分数知识的连贯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学习内容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圆的认识,教学扇形的初步认识,以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圆的特征,并为今后认识和应用扇形统计图提供必要的支持。根据学段各领域内容的具体目标以及本套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提前至四年级下册进行。

下面我就分单元和大家一起解读教材。

三、各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全单元编排十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等式的含义。

例2方程的意义。

例3等式的性质(一)

例4用等式的性质(一)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例5等式的性质(二)

例6用等式的性质(二)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例7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例8~例10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几个特点。第一,在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教学安排比较细,编排的例题多,推进的步子小。这是因为学生从习惯了的算术思考转变到代数思考,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他们克服思维定势,适应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一段时间。

这期间的教学适当缓慢些,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他们转变思维习惯。第二,编排两道例题教学等式的两条性质,还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可见,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当然,用四则计算中的各部分关系,也可以解方程,但不能因它而淡化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第三,把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分开编排,先教学解方程,再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解方程和列方程是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且都有些困难。

分别教学,便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稳步掌握基础知识。第四,把解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合并着教学。例8~例10表面上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既在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也在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

这样的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能使这个过程成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发展的有效载体。再说,学生已经有了解一步计算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与能力,一并学习解较复杂的方程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困难不会很大。

一) 从等式到方程,逐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重要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帮助学生了解方程的特点。

1. 借助天平感受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概念的生长点,认识方程需要先理解等式,例1就是为教学等式而安排的。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对等式已经有了较多接触,但还没有明确等式的概念。为了认识方程,需要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建立等式的概念。

天平两边平衡,表示它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边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把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抽象成等式,可以借助直观情境体会等式的含义。例1给出了一架天平,左边的盘里放一个50克的物体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的盘里放一个100克的砝码,看图能写出一个等式“50+50=100”。

这个等式的含义,一方面能从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直观感受,另一方面能通过计算50+50体验。教材没有给等式下定义,只要求明白等式里有一个等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或式子相等,这就有了等式的概念。

例2继续认识等式,教材里的三点安排应该注意。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边平衡,有些天平的两边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了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在相等与不相等的比较中,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其中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另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如果说,面对不含未知数的等式(或不等式),可以通过计算以及比较数的大小体会等号的两边相等(或不相等)。

那么,面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或不等式),只能借助天平的直观,体会等号两边相等(或不相等)。感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含义,能进一步加深对等式的认识。第三,由扶到放,帮助学生写出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的四个式子。

第一个式子根据天平不平衡现象,只要在圆圈里填写大于号,就能得到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第二个式子应先写出表示天平左边盘里物体质量的算式,再根据天平两边平衡,在圆圈里写出等号,形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第三个和第四个式子,都要先写出表示天平左边盘里物体质量的算式,再根据天平不平衡或平衡状态,在圆圈里写出小于号或等号,形成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或等式,获得等式含义的深一层体会。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9.海伦 凯勒。1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本课生字,理解 暴躁 倾注 如饥似渴 不屈不挠 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2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 连词法 来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并能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小标题。3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4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14 秦兵马俑。一 教学目标 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考和发现。2 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 进行揣摩。3 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二 ...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

一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条 与人交流能尊重 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