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布 2020-11-01 04:14:28 阅读 2973

1、方程。

教学内容:第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方程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如何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1)、出示情境图。 (2)、学生观察并且列出式子。

3)、列出式子:50+50=100 (4)、小结引入例2。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学生观察图画。

3)、学生分别列出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式子。

4)、学生汇报交流: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5)、找出哪些是等式?

3、学生概括方程的含义。

4、学生小组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三、学生完成“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学生完成“练一练”第题。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3题。

2、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第3页的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等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什么是方程2、方程与等式有何关系?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观察图,写出等式。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20=20

20+( 20+( x○50 x+( 50+(

50+a○50+a

50+a-( 50+a-( x+20○70 x+20-( 70-(

3)、观察上面算式总结规律4)、学生汇报结果。

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第4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3、联系等式的性质方程。

教学内容:第4页的例4。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熟悉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求出方程的解。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板书:x=y 如果这两个同学同时背上3千克的书包呢?

板书:x+3=y+3 现在再让他们分别拿一个质量为a千克的篮球,怎样列式呢? 板书:x+3+a=y+3+a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新课。

1)、板书例4: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2)、在天平上摆出相应的砝码。

(3)、读题目要求,理解题意。①、什么是方程?②、求出x的值,指的是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③、概括解方程的含义。

、板书:x+10=50

解: x+10-10=50-10

x=402、学习检验。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因为左边=40+10=50和右边相等,所以x=40是原方程的解。

3、学生完成“试一试”

三、课堂作业:第5页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明确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格式,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练习。

教学内容: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相关概念)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解方程? 3、看线段图列方程。

4、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一箱牛奶24元,妈妈买了一箱,付出x元,找回16元。

2)、小明今年x岁,爸爸今年32岁,小明比爸爸小24岁。

二、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5—9题。

三、课堂作业。

1、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562)、x-47=34

解:18+x○□=56解:x-47○□=34○□

2、找出错误,再改正过来。

1)、x.6+x=7

解:x=110+35解:x=7-4.6

x=145x=2.4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一的第10—12题。

5、等式的性质(2)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的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用语言叙述。

2、会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3、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体会由旧等式变形为新等式的解题思想,为以后学习方程的变形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式性质的归纳。

难点:利用电视的性质变形等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解下列方程:(1)37+x=49 (2)152-x=117

2、学生回答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前两个天平。

1)、思考: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2倍,天平仍旧怎样?(2)、x+x还可以怎样表示?(3)、观察例5的两个天平:看懂了什么?

2、小结:通过观察,你们认为等式还有其他的性质吗?

1)、小组讨论。 (2)、共同总结等式的性质。

三、课堂作业:已知x=y,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x-3=y x-3=y+3 x-3=y-2 3x=2y x+3=y+3 3x=3y

四、课堂小结。

6、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的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有关方程的问题,提高准确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等式的性质、用途。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思考怎样解答。(3指名学生板书自己的解答过程:方法一米) 方法二。

解。4)、讲述:①、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②检验。

、学生完成“试一试”

三、课堂作业:解方程。

四、课堂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的例7。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使学生初步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可以相互转换的意思。

、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认真审题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方程? 2板书课题。

、引入:板书。

、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思考讨论:题中的未知量是什么?(2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

解。4)、检验、写出答案。

二、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试一试”。 学生完成“练一练”。

三、课堂作业:根据图意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修一条路。

列方程。列方程。

四、课堂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页的练习三。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总结并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能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解解:x=二、巩固练习。

、完成第11页的第9题。

1)、算术方法万吨)

2)、方程: 解:设平均1万平方米森林一年大约蒸发x吨水。

答:(略)。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解方程后应进行检查。5、答题。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第页的5—8题。

五、课堂小结。

9、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教学内容: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2、能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解方程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难点: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选择解题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桃树有100棵,比苹果树多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如果桃树有x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找出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每盒羽毛球的个数×盒数=羽毛球的总数。

2)、羽毛球的总数÷盒数=每盒羽毛球的个数。

二、教学新课。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比海洋面积少2.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先列方程,再用算术方法。 (指名说出来方程解答的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设计。陆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7 例8及相应的 练一练 练习九第1 6题。教学目标 1 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 通过画图 分析 说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分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2.练一练 65页 三生板演。集体讲评。3.判断 练习十二题3 通分 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二第8 11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一 ...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分

通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的例4和 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十二的第1 4题。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异分母分子不同分数的大小,初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 在逐步探索通分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 主动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