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览古越。
中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越王勾践破吴归,菱歌清唱不胜春。
义士还乡尽锦衣。
只今惟有西江月,宫女如花满春殿,曾照吴王宫里人。
只今惟有鹧鸪飞。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后灭吴雪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历代与之有关的诗词非常多,其中颇有佳作。而李白的这两首诗尤其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可见。
出“诗仙”的独到之处。
苏台览古》是凭吊吴国的。苏台,即姑苏台,起于吴王阖闾。据唐代陆广微的《吴地记》说:
“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外。”规模是很大的。
但是,让姑苏台出名的,却是阖闾之子、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当年勾践回国后伺机报仇,大臣文种出了九条计谋,其中“四曰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五曰遗之巧工良才,使之起宫室,以尽起财。”(吴越春秋》)所献的美女就是有名的西施、郑旦,使之所起的宫室便是这姑苏台。
据记载,姑苏台横亘五里,当时土木大兴,殚耗人力,“民疲士苦,人不聊生”。台上又建有春宵宫、千石酒钟、天池等,均以铜玉珠宝为饰,奢华之极。当年,夫差日夜与西施嬉戏玩乐。
然而,好景不长,夫差终于丢了江山,伏剑自杀;而奢华一。
时的姑苏台也被越军一把火烧毁。
李白登台凭吊,以眼前之景写怀古幽情:春光里,一片废墟上杨柳发出新叶,四处又响起了清泠的歌声;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有旧日的痕迹,只剩下这轮万古同一的月亮,曾经照见着吴宫里的美人和欢乐的景象,可以为当年的时光作一个见证。这首诗读起来并不沉重,它没有残忍地将过去和现在作一对比,以次见出悲欢离合;也没有借此感慨千古兴亡,让读者担负上千年的历史重量。
它只是淡淡地叙述眼前的景色,像是随口道来,自然地转移到与当年有关的物事——月亮,仅此而已。而在这淡淡的叙述之中,却引起读者的无限。
暇思,回味悠长。这手法真是精巧极了。
同样是怀古凭吊,《越中览古》的手法却大有不同。它独具匠心地叙述当时越国全胜而归的喜庆场面,写得非常热闹。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忍辱负重了十七年,一旦灭。
吴,举国欢腾,其心情可想而知。当年死战的六千勇士如今衣锦还乡,昔日的宫殿里一下子满是如花似玉的宫女——这又让人想起那些为打败吴军而于敌阵前一起自刎的三百勇士,想起当年与勾践同卧薪同忍辱的越王夫人。我们甚至还可以想象当时笙鼓齐鸣、上下欢腾,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
这场景实在令人激动不已,而勾践志得意满的骄纵形象也隐约于其中。写到这里,诗人笔锋突然一转——“只今惟有鹧鸪飞”。鹧鸪,越地之野鸡。
而今,一切成败荣辱都已化作烟云,只有不知世间情愁的野鸡飞过。这一下子九让人从那种欢庆激动的场景跌落到空落寂寥的情境当中,从时间到空间、从感觉到感受,二者都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给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同南柯一梦,初。
时令人难以承受,而后细细品来,却又意味自长。
李白真不愧是“诗仙”,是诗人中的大手笔相同的题材,竟然能够用一轻一重、一淡一深两种迥异的笔法写得情神毕。
现,写得让人怅然若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诗
作者 翁卷 朝代 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大意是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作者 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一 昼出耕田夜绩...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 作文课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明白肖像描写的含义 肖像描写包含内容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肖像描写原则的基础上将描写方法其运用到实践中。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刻理解肖像描写的描写原则。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肖像描写的描写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各位同学共度...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山东诸城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诵读。期末考试部分内容 谢谢使用。12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 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