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重难点、关键:
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 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 **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入境:
1.上课任意背诵古诗两首,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情感。这首诗你很记得吗?(出示《静夜思》)生配乐读。
师: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学生深深的思念故乡、心里的忧伤、对故乡非常的思念)
2.师:是啊,每当月圆,诗人总会对故乡思念不已,每逢佳节啊,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大声的读、慢慢的读、像读静夜思一样深情的读。)
二、感悟:一)解诗题。
1.诗题中的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
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吃重阳糕、赏菊花、重阳节又是老人节、登高节“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下注释。
课下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文的好助手,大家学习古诗文千万不能不看课下注释。】、从课下注释你还知道了什么?
2.理解“山东“(华山以东、王维的故乡)山东兄弟指的就是家乡的兄弟、家乡亲人。
3.理解“忆”:是人在九月九日对故乡的亲人是一种什么感情?(思念)从哪个词看出?(忆)
师: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故乡的兄弟、思念亲人,那么这个题目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二)识诗人。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诗题, 九月九日诗人又身在何方?你对诗人又了解多少?
三)读古诗。
1.认识了诗人,又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你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先试试。(自由读、指名读。)
师:如果你认为你能读好这首诗了,就请你举手。(指名读)
a他读的慢慢的,有一点诗的味道。b他在读诗时,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在思念着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对故乡的亲人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你会读吗?
(齐读)。这思念是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的叹息(齐读)这思念是诗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孤独和寂寞(齐读)。
四)悟诗境、品诗情。
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够,还要了解古诗描绘的意境。读读诗的第。
一、二行,想想当时诗人是怎样的处境啊? (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
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
(我还看见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旅店里举杯消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着亲人。 我还看见了诗人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过着节日,因为诗里说他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指名读、齐读)
师:佳节重阳,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团团圆圆过节、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
师: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远在他乡,这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忧伤、思念、孤独寂寞)带着这样的理解读(前两句)
师:这时,诗人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独在异乡的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们过节的情形啊。让我们随着王维的目光,看看故乡的兄弟此时在干什么?
(读后两句)在他眼里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
生:兄弟正在登高插茱萸。
师:所以王维在重阳节的时候,他只能说……(读全诗)
师:我是王维,独在异乡的我的心里也是那样的忧伤啊,我只能以诗传我情啊。(**凄恻婉转。师深情朗诵)到此刻,你们已经懂得我对故乡的思念了吗?你懂得吗?(学生在**声中吟诵)
师:还有谁懂得?读诗。
师:你们都懂得了吗?(生点头)请你们一起来读。
师:谢谢你们,我的兄弟亲友们。我以我诗传递我心中思念的时候,我是多么期盼能听到你们的消息啊。
好让独在异乡的我能有一点点安慰。你是我的兄弟姐妹、你是我的父亲母亲,在这重阳佳节,你想对独在异乡的我说些什么?(思考交流)【师:
我会归来,我一定会归来!我会等到那枝茱萸插到我头上的那天的。师:
我懂得,我懂得兄弟亲人的牵挂啊,但是我也是在牵挂啊,我多么想回乡一趟,只是这一刻,我只能以诗寄我情啊……一起读】。
师: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可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样的深沉。总想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问一问故乡的亲人可好,故乡又发生了什么事?
那天,我终于见到了年少时的老友来到长安,激动之余,我挥笔写下这首《杂诗》
**《杂诗》),在前奏部分,师吟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生边听**边轻声和。)
师:我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故乡来人了。我心里有千言万语要问啊,问出口的却是齐读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们也来帮我问问故乡的老友吧。指名读、齐读后两句。
师:那寒梅就是故乡,所以当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时,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 那寒梅就是我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当我“遥知兄弟登高处”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到此时,,你可走进了王维的思念了吗?你明白了王维在异乡时候那深深的牵挂了吗?(生点头)师:请你,请你们一起来吟诵我在九月九日写下的思念吧。(生齐读)
五)背古诗。
这是一首抒发了作者真挚情感的古诗,至今仍被传诵,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载心中吧。(生背诵)
三、拓展。这首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是千古名句,中秋佳节,家家。
团圆,那远离家乡的人会吟出——(生接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十月一日国庆节即将到来,当看到人们全家出游时的欢乐场面时,你肯定会想到步。
子啊身边的亲人,他们也会吟诵——(生接诵)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该过年了,那些所有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也会不约而同的吟唱——(生接诵)
作业设计:我要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9、古诗二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教学反思:
10.风筝。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喜欢风筝吗?关于“风筝”,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说,你说。书上41页资料袋里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风筝的内容,请同学们来读读。(课件出示资料袋)
是啊,在中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叫“风筝”。
每到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总会看到蓝天上飞翔的各种各样的风筝。(课件出示)瞧,“飞燕”、“蝴蝶”、“小蜻蜓”……哦,这是长达12米的龙头蜈蚣风筝!难怪大家都喜欢放风筝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 谢赣莺 教学目标 1 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2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3 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4 以 秋天 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课件准备 搜集秋天的词语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2.抽生上台展示 交流,评价。3.交流好词好句。三 写作。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 事情叙述清楚 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3.自行修改。四 交流 欣赏。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3.自己再次修改。4.把话读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主 和发现的能力。2 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 以 秋天 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互相交流金秋时节所做的事情,让人受到感染,感受其中的快乐。2 通过习作练习,加强学生平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