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7、赛龙舟。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学12个生字。
4、仿照赛龙舟的写法描写课间活动的场面。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说说你看到或亲自参加的课间活动,把最激烈的场面说给同学听。
一、课前预习(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理清文章脉络。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师生交流:(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盼着锣鼓威武样式短浆击鼓激起。
竞赛距离伏着壮阔抛向拳头涂满禁不住。
多音字:jīn禁不住情不自禁 jìn禁止严禁。
2、近义词:威武---威严急促---仓促激烈---热烈。
感激---感动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反义词:热闹---冷清整齐---杂乱激动---平静人山人海——寥寥无几。
3、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4、 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顺序写的。
三、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堤岸船桨禁止追赶威武拳头。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7、赛龙舟。
威武式竞壮
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这一紧张、激烈的场面的呢?
2、课文除了写龙舟,作者还写了什么?
3、龙舟竞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二、汇报交流。
1、盼龙舟→看龙舟→赛龙舟→争上游。
2、课文除了写龙舟还写了龙舟、队员、比赛、观众。
找出描写龙舟和队员的句子并画出来。读读这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什么?(1)读写龙舟样子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龙舟有什么样的气势?(威武)
哪些句子更能体现龙舟的威武?(抓住“昂、翘、直指蓝天、威武无比)
2)哪几句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整齐)哪句话看出这个特点?(“一式”服装工具整齐、心齐)
3)指名读课文,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3、比赛进行的怎么样?(激烈)指名读描写龙舟场面的句子:“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这里的“忽而……忽而……”能换成别的词吗?(预设:一会儿……一会儿……,时而……时而……,忽然……忽然……)这些词意思都很相近,那个更合适。
如果把“咬”子换掉,你打算用上哪个?(预设:追、跟、挨)
连读这句话,体会比赛的激烈和紧张。
4、体会观众的心情。
1)看了比赛,大家心情怎么样?(紧张,激动)
2)指名读描写观众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地说说观众的状态?(兴奋)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5、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了威武的龙舟、整齐的队员、激烈的比赛和兴奋的观众这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使我们如临其境。如果让你写一个场面,你也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几个方面,把它写精彩!
6、再次自由读自然段,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体会感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龙舟竞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积极向上)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有什么让你难忘的吗?
2、对于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总结: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更体现了一种“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人!
板书设计:龙舟威武。
队员整齐。7、赛龙舟积极向上。
比赛激烈。观众兴奋。
教学反思:8、爆竹声声。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认识“膨、逢”11个生字,会写“爆、竹”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说说你看到或亲自参加的课间活动,把最激烈的场面说给同学听。
一、课前预习(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课文写了有关爆竹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师生交流:(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每逢膨胀**响唐朝风俗繁多爆竹佳节燃放震耳欲聋。
竹筒爆裂偷东西浑身村民砍伐添加延续麦秆儿。
多音字:传chuán流传、传说 zhuàn自传传记。
2、近义词:奇怪——奇异密封——密闭风俗——风尚广泛——普遍
延续——继续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漫山遍野——铺天盖地。
反义词:保留——舍弃讨厌---喜欢方便---麻烦广泛——狭窄。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爆竹名字的来历、节日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以及爆竹的制造与发展。
4、课文是按照爆竹名字的来历——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爆竹制造的演变与发展。
三、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爆竹每逢佳节竹筒膨胀延续繁多。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8、**声声。
爆燃裂添延麦。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过年家家要燃放爆竹呢?
3、爆竹是怎么制造和发展的?
二、回报交流。
1、爆竹名字的来历。
读自然段,说一说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街头巷尾 、震耳欲聋”?
问句有什么作用?(问句在这里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膨胀”这里指空气体积增大,这是爆竹炸开的原因。
2、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指明读3---5自然段,说说每逢佳节过年为什么家家燃放爆竹?
为什么新春时家家要燃放爆竹呢?”这句有什么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有关爆竹来历的传说。
除了过年还有什么场合要燃放爆竹呢?
3、爆竹制造工艺的演变和发展。
介绍自己家里燃放爆竹时是什么样的?
你见过代替爆竹的“礼炮”吗?说说怎么样放礼炮。(利用可燃气体来燃放礼炮,这是爆竹的新发展)
爆竹的种类多吗?从**开出来?(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三、拓展提升。
燃放爆竹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但如果燃放时不注意也有很多不利之处,你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如果让你设计,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爆竹呢?
四、回归整体,再读全文。
五、课文阅读。《泼水节》
板书设计:爆竹来历——与竹子有关。
8、爆竹声声燃放风俗——驱赶怪物。
制造发展——精巧、种类多。
教学反思:高山族丰年节。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2、了解高山族的风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比如汉族在端午节挂葫芦、吃粽子,傣族过泼水节,等等。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二、课前预习:什么是丰年节?高山族是怎样过丰年节的?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本的生字用笔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也可查字典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
1)我能行:自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比一比:同桌读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3)团结力量大: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一起研讨文前问题。
四、精读感悟,回报交流。
欢庆丰年节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欢度?
舂米舞是怎样的舞蹈?表演者是哪些人?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道具、又是如何表演这个舞蹈的?
汇报交流。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回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六、拓展阅读。《藏北草原》
板书设计:勤劳勇敢的民族。
概括介绍丰年节的盛况。
高山族丰年节。
详细介绍舂米舞。
爱唱歌的民族。
赛马三月街。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4、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活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 生字表。生字表一 会认的字。课文 1 效巷绷委屈骚罢刹瞬。2 彼账瞧遣索餐欠尼偿羞怦蹑翼。快乐读书屋一预 差 滨潮袄啥糕稳雹幕焦。瞄晌噢频率逐致袭罩犹豫。课文 3 骆驼嗅源孔烫陷贮蓄维阔丘牲。4 惯敞蹿嘹抹蹲狂垂嗓测暴。快乐读书屋二垢蚂蚁蓬肤呵蹭哺腔。傻倍萍颤寂益。课文 5...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大洋路学校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集。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句子专项
一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填完之后再读一读。32分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用 一边 一边 既 又 不是 而是 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 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表示选择关系的常用 不是 就是 是 还是 要么 要么 表示转折关系的常用 虽然 但是 表示假设关系的常用 如果 就 即使 也 表示条件关系的常用 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