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案 1 1

发布 2020-10-29 18:46:28 阅读 3691

《大禹治水》教案。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2.以读代讲,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品析朗读理解词句,感情悟读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学习大禹为百姓做事一心一意、不怕辛苦的精神。重点难点。

1.识字教学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一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比较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多读、精读、细读,找关键字词理解课文。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1.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教师导语: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

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形,就想办法要为人们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传说——《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课文朗读录音,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读书提示,按要求自学课文。出示课件,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3.小组合作读书、互助识字。

1)在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同学读错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小组成员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识字方法。(3)小组成员互相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效果。

4.班内交流读书、识字情况,教师指导识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给予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车认读,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制伏、水势、修筑、洪水”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第。

一、二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交流:从这一自然段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洪水的多重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洪水给百姓带来的不幸。启发想象当时人们逃生的情景。

2)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洪水这样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看到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你此时是什么心情?怎样读好这一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适时指导。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禹的父亲作为部落首领,曾经多次带领人们修筑大坝,堵截洪水,可是都没有成功,看到这种情形,禹是怎么想的呢?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禹想出了什么办法。

(2)引导交流,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指导朗读。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四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五、课堂总结。

从已学部分内容,我们理解大禹时时牵挂百姓的疾苦,时刻为百姓着想的品质;从“眼前一亮”体会禹的聪明,读出禹想到治水办法时的欣喜之情。

六、作业布置。

细读课文,读出感情,体会百姓受灾的情境。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鲧:息壤——堵不住洪水。

叮嘱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指名认读生字。

2.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幸和灾难,禹一心想着治水,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品读文句,感受人物精神,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句子,感受人物精神。

1)引导交流:大禹做了什么?启发想象:大禹可能会受到哪些苦?

2)课件出示句子:他和百姓一起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把洪水引向大海。这里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有很多。

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禹带领百姓挖通了许多条河,劈开了无数座大山,在那个没有先进机械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这么多的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他真是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啊。指导朗读句子。

3)过渡:禹在外治水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呢。补充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出示课件,自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从数字“十。

三、三”感受大禹为百姓做事一心一意的精神。

4)引导想象: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们会怎样感谢大禹?

3.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有谁会不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会不想念自己的故乡,可是大禹为了治理水患,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谁能说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朗读全文。

二、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农:独体字,注意笔画顺序是点,横勾,撇,竖勾,撇,捺。第三笔“撇”自上半格竖中线起笔。

房:户字头儿,注意“方”字第二笔“横”稍长。百:第一笔“横”较长,在上半格居中的位置。

父:笔顺是撇、点、撇、捺,第三笔和第四笔在竖中线上交叉。入:与“人”字的写法比较记忆。3.学生描红,练写。

4.与同桌交换作品,相互欣赏,提出改进的建议,再次练习、提高。

三、课堂练习1.按要求填空。

农:有()画,第七画是()。房:有()画,第四画是()。戴:有()画,第四画是()。

百:有()画,第四画是()。2.多音字组词。

倒dǎo()没méi()要yāo()

dào()mò()yào()四、课堂总结。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治理洪水的伟大英雄,他不仅拥有智慧,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其实,在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这些故事。

推荐:《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人们逃荒。鲧:息壤——堵不住。

禹:引洪水到东海。

代代相传)大禹治水无畏智慧。无私。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 教案。教材分析。大禹治水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课文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 不辞劳苦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 教案。教材分析。大禹治水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课文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 不辞劳苦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 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学案

大禹治水 学案。一 学习目标。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复述故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重点。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 难点。1 复述故事。四 导学问题。1 预习 预习问题设计。1 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