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0-29 14:07:28 阅读 7073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买文具》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

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货比三家》—元角分与小数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新授课,学生了解了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较,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的学生交流,然后进行了汇报。

但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是积极的,汇报交流的方法也不是很好,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说。后来我让学生进行汇报,然后,学生说出了几种方法,有把4.9元变成4元9角,把5.

1元变成了5元3角,然后来比较,就可以看出来,4元9角小于5元3角。学生还说出了用4.9元和5.

1元中间的数就是5元,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这样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后来,我也向学生推荐了一种方法,就是当两个小数比较的时候,以小数点为界线,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哪个大,那个小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这样一位一位的比较,就可以比较出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积极的看待问题,但是,我发现学生的坚持性还不够好,到后来的听课状态也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教师要有各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努力的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听课上。

对于方法的寻找,学生找的比较多,但是在叙述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吃力,有的学生听别人说完了一遍后,还是不能自己独立说出方法,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应该想办法帮助提高。三年级的学生,语言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对于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道理的叙述应该加强,特别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仔细倾听的习惯也要着重培养。

买书》本节课中,我重点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建构。为此,“买书”的生活情境就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的基础上掌握了小数的知识。

2、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基本思路。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能够熟练计算整数加减法,并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可以自主**解决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把课堂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将带给老师和学生们更多的惊喜!

寄书》教学反思。

寄书》一节的内容是学习有进位的小数加法和有退位的小数减法,是在学习了没有进位和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能自己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运算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但在做练习时,有一道5-0.3的题目,部分学生给出的得数是3.

3,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孩子们对整数减小数的运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困扰,也说明他们对两个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加减运算的方法存在困难,我引导学生先将整数转化为小数形式,把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转化为位数相同的形式再进行计算,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森林旅游》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完〈元、角、分与小数〉后的复习课,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利用情景进入本课的学习,这样学习内容和生活相接轨,能深入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去野外旅游,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理念。 二、计算内容的实用性:

在计算的过程**现的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学生学习的自主与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问题呈现上来,学生在把问题放在一起,互相讨论,这样起到优秀学生带学困生的作用,并且学生的联系题避免了单调统一,学生联系的题量也很多,即符合自己的选择也丰富了课堂。上完课后,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但我深感觉还有很多的不足,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最大一个突出弊病就是,问题超出教材学的范围,有的甚至是小数计算的内容,虽然提出问题者和一部分学生能解决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把问题很好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握学生提出问题的可行性,培养孩子不但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提出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更好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感知“对称”,出示例题中的**后我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及欣赏古今中外建筑的对称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其美,欣赏其美。然后将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接着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学生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这几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猜一猜”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能画出另一半。

“做一做”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样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特点:

1.突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练习设计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借助于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以多**展示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辨析轴对称图形,效果佳,效率高。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镜子里的数学》

一课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课上,我利用教具、学生利用学具——镜子,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这些活动为课堂增添了不少氛围,学生兴致较高,发言积极,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平移和旋转》教后记。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发现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于生活。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

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

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首先出示一列小房子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找出小房子的平移后对应的部分。用课件显示小房子移动的对应点。

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能自己说出小房子的移动方向及移动几格。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五、注重应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 3页上的内容 二 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 3页上的内容 二 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3.十个。2 分橘子。参 3.十余数个。4.小 3 商是几位数。参 2.1 大三百 2 1 4 4 8 3.百三小。4 猴子的烦恼。参 1.三位数两位数三位数。7.840 4 210 棵 5 节约。参 6 集邮。参 2.大三小两十两。4.大三小两十两。5.被除数被除数。7 买新书。参 1.2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