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

发布 2020-10-29 12:00:28 阅读 8864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1至4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1、读一读,填一填。

我发现早上草地是()色的,中午是()色的,到了傍晚,又变成()色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和蒲公英有关。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当(),草地();当(),草地()。

2、读一读,写一写。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怕天都峰,才有勇气想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都会从别人身上()。

3、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这句话从()、三个方面写出窗外()。2)摘录这句话里的动词。

3)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4、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我从“……里体会到()。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小男孩当时想()。

5、读一读,写一写。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从带点词里你看出了什么?

)。6、按课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是它()?1)我们也学着李四光来问一问:这么重的大石头没卧进土里去,说明它一定不是(),那么()。2)我来写一写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

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人。

7、填空,连一连。

()在于学习,天才在于()。***◆世上(),只要()。列宁。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为()之崛起而()。宋庆龄◆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高尔基◆书籍是()进步的().***我还搜集了别的名人名言:(不少于3条)

8、读一读,做一做。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①这段话写出天都峰的两个特点:()和()。

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写出了天都峰的()。把写天都峰“陡”的句子找出来。

“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心情。⑤“我爬得上去吗?”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1)我能爬上去。(2)我不能爬上去。(3)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都从对方身上()。

9、在横线上填空。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思念()的思想感情。前者是()代诗人()所作。后者是一首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代著名诗人(),诗中写了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诗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0、读一读,填一填。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异客”的名字叫(),佳节”是指每年农历()月()日的()节。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是()的意思,“促织”就是()。作者看到。

),料想(),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11、填一填。

秋天的雨,是()。秋天的雨,有()。秋天的雨,藏着()。秋天的雨,吹起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带给小朋友的是()。

12、对对子。

)对地,秋月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对风,()大陆对()。水绕对()。山花对(),雨中山果落,)对苍穹。()

13、读一读,写一写。

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照样子,写一写。

衔树枝找松果()(小动物们是怎么准备过冬的?请你连一连。小喜鹊准备粮食小青蛙造房子小松鼠挖洞。

14、填一填,写一写。

1)不同的事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

2)听说蜜蜂有()的能力,()飞到**,它()可以飞回原处。蜜蜂的这种能力靠的不是(),而是()。请你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

15、《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写的是()玩出了名堂。他发明了(),发现了()。

名堂”在课文中是指()。小人国”是指()

居民”是指()。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我们。

16、背背写写。

正月()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

);五月()大街卖,六月葫芦();七月()头朝下,八月辣椒();九月(),十月()上秤称;()腊月蒜苗正泛青。

1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养病。他每天到公园()。公园里有一棵()

白话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

)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1)按照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填空。

2)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可以看出来?(4)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8、《花钟》一文,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关。还与()有关。

19、《秋天的雨》一文抓住了植物的(),果实的()。小动物的(),树木的()来写秋雨的。

20、《风筝》一文写了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5至8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

妈妈看到金基亚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和(),后来听了金基亚的讲述后,感到很()。

课文赞扬了金基亚的()(的品质。

2、《好汉查理》一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查理是一个()(的孩子。杰西是一个()(的孩子。3、《一次成功试验》中试验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还有()。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

4、《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的孩子。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要(),懂得要(),也要()。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第二次除了对英资的( )还有( )

5、《狮子和鹿》这个故事是按顺序写的。故事告诉我们。

6、《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奚落”在本课指。

想提并论”指和睦相处”指。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7、《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的顺序记叙。从这件事中感悟到()的道理。

8、《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盾的作用()。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

9、《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围绕()的特点来写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的()。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和()。

9、《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像()。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

);第六自然段做总结,()紧扣题目。课文运用()、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10、《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

按照()—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和()。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面时通过。

)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写海滩通过写()(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来写的。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的特点。

1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代诗人()。楚江”是指()。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代诗人()“潋滟”的意思是空蒙的意思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奇”是()的意思。两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代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萧萧”是指挑”是指篱落”指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代诗人()。异乡”指逢”指倍’指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指《》。画的作者是()。文章的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幅画的13、《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本文的过渡句是其作用是。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创举”在本课是指14、《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 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写出近义词。

特地——拜访——(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的人。(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15、《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写的是()玩出了名堂。他发明了(),发现了()。

名堂”在课文中是指()。小人国”是指()“居民”是指()。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我们。

16、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图案:有的刻着两条嘴里吐出有的刻着两条前爪各自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按原文填空。

②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③这个中心句在这里起作用。

学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

第一单元。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我能想象出 赶集似的聚拢来 的景象。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为什么要用 五线谱 打比方呢?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2 古诗两着 让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三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 蔬菜 水果 肉类,穿的棉 麻 毛 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象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

三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一 树 柳丝一 团 细线 1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光彩夺目 的春天 乌黑光亮 的羽毛 俊俏轻快 的翅膀 剪刀似的 尾巴。活泼机灵 的小燕子 蒙蒙 的细雨 蓝蓝 的天空 正待演奏 的春天的赞歌。唧唧 地叫着 一圈一圈 地荡漾开去 第二课 古诗两首 朱熹寻春喜春景 知章咏柳爱留情 1 咏柳 是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