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花圃推理洗澡逆时针。
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司空见惯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第2到第8自然段: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
洗澡水的漩涡。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③做梦时眼珠转动。
第段: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就能找到真理。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
洗澡机械教授叛逆花圃玫瑰谨慎盐水石蕊试纸奥秘领域锲而不舍。
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全班交流,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3、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①
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四、随文练笔:完成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见微知著。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
说课稿。一 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叶永烈先生写的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体现的是第五单元科学精神,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同时也是作者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
师 经过事例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你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 自由朗读后,一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师 这一自然段告诉你,发现真理 难不难?生 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时练
第一课时。1.看拼音,写词语。楷书书写,力求美观。d n sh ng sh u y w i d p n n hu lu g ng sh gu d y j xi qi r b sh 2.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词语填空。司空见 知不舍 无 有 追 求不得其解打破砂锅。绿叶是怎么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的?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