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反思。
湘潭市大桥学校谭海燕。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的,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是抓住以下三点来安排教学的:
一整体入手,感知内容。
因为这是一个历史故事,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就是介绍时代背景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从女儿的历史书上找到战国时期的地形图做成课件,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而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不管是军事上还是外交的一举一动,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明白了这些,再来读《将相和》会少一些疑惑。
教学时,我让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每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
将相和》中主要人物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其中灵魂人物就是蔺相如,他的形象是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
在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和动作的句子,看看文章是怎样一步一步凸显他的形象的。当然,这个问题学生很快能解决。“完璧归赵”中有三处 :
1、赵王面前“临危受命”,要么完璧归赵,要么“带回”十五座秦国城池;2、秦王面前的一句假话的必要性以及“理直气壮”的话语;3、举行典礼前秦王面前的“大大方方”的回答。每一处都让学生思考讨论: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理解了内容还不够,再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个别读、男女声读、分角色读等。在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演演,更能够感受到人物的魅力。
对廉颇这个人物的评价,同样也是抓住描写他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来进行的。学生找出廉颇说的三句话,从每一句话入手来细心揣摩人物的内心,知道他是个英勇善战的大人物,他率直的个性考虑问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他明白蔺相如的想法后,做出了“负荆请罪”的举动,这时,也是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的时候。
再联系课题来理解:将相不和,国家不安;将和,国家则安。同样,练读廉颇的话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到这里,适当从文本中跳出,让学生想象两个大人物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解决,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又紧密联系。在细读了三个故事的基础上,学生能找出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明白:“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这一课的教学,我看到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也为学生的发言感到欣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1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加上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予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再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是...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
公开课教案。文本解读 将相和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根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编的,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本篇课文主要有三个小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相互独立又存在这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完璧归赵,蔺相如...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将相和》课后反思
为什么我要加上特别声明呢?近几年来,报刊 杂志 电视等可谓改编成风。连金庸这样还健在的作家的作品都遭到大刀阔斧的删改,像罗贯中 吴承恩这样死去几百年的人,他们的作品反正得不到版权保护,那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我们就看到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等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搞笑版居多。林黛玉开了公司,猪八戒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