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0-17 05:12:28 阅读 4276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情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情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妇女姐妹的同情,岳飞墓前的对联是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文本巧妙运用比较,紧扣情感差异,凸显人物内心及品质。

在每篇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示出“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叙述的例范。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 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情感。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 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 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5、、学写请假条。

单元教学重点。

1、 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诗词成语,复述课文内容。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 联系课文、练习内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4、 学写请假条。

5、 查阅工具书,学写研究报告。

单元教学难点。

1、 对较长课文的复述,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2、 通过对文章内容以及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拳拳关爱之心。

3、 如何整理、组织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写成研究报告。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二.篇目教学分析。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

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使教材切切实实的、不可磨灭地记在学生的心里。”生态课堂也指出:

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自然、真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从而达到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教师是引导,而不是指导。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能读懂课文,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能通过读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进入文本情境,让其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教育资源运用。

1)挂图、生字卡片。

2)《同步拓展阅读》23课。

3)《语文练习与测试》。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4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表示诗句意思的句子等。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一、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

2、 指名再读课题。

3、 齐读课题。(有精神地读)

4、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

“逢”是什么意思?没读准的字,师及时正音。现在能说说“逢”是什么意思?

(就是遇到的意思,每次遇到……)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谁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在板书中凸显)】

二、进入新授: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练吧。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 谁来当当小老师?

4、 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

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的句子多读几遍。好,开始。

(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读各小节)下面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默默地读,你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当小评委,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7、最后一小节是王维写的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出示: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应该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齐读)

9、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有哪些节日是佳节?

我们课文中是指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怎么知道的?

(从书中知道,表扬回答出的学生:你真会读书)。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在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首诗当中的一句话。

10、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括号划下你读懂的句子。(生自由读,教师指导)

11、都画好了吗?这首诗能读懂吗?谁来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个别生读得不准,师相机指导,再请另一位学生读本节。)

12、 再读一遍。齐读《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过渡:这首诗写的好,文章也很生动,尤其是兴高采烈啊,扶老携幼啊,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你们用波浪线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13、 画好的同学,就找你的好朋友读读吧。

14、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5、 好了,同学们都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么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呢?在你不懂的地方画上小问号吧!(指名说不懂的地方)

过渡:同学们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你们说能有什么方法解决呢?(查字典和资料、可以和同学们交流)等到我们下节课学过了,相信小朋友们就都能明白了。

过渡:下面啊,我们要学习写字了。看看这课要学的生字。(出示生字)

三、指导写字。

1、仔细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动手画一画。

2、 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当中,什么结构的字比较多?(左右结构)出示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要摆好左右之间的关系)

3、 学习“佳”、“倍”、“扶”、“忆”。

指名书空—教师范写—配乐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一练。(拿出习字册和钢笔,身正、肩平、背开、足安)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习题 口语交际 请教

口语交际 请教。一 明确交际话题。生活中我们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向别人 是个好办法。我们本次交际的话题就是 a 询问b 请教。二 提出交际要求。下面有关请教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教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b 向别人请教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c 如果别人没能帮你解决问题,不...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丑小鸭》课件

丑小鸭。教学目标。1 认识集市与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对商品进行归类,学会正确使用量词。2 理解并积累 买卖公平 诚心为本 等四个词语,明白它们所包含的意思及道理。3 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并能进一步明确其意思。4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制定购物计划及购物清单,尝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能按一定...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一 看拼音写词语。q n j n yu n ti o ch n y n l u x ch n z z z n ni n j l n sh x n o c i li j r n l n f i f i ch f l o xi y u d n o s ni n d hu y y ch n s x 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