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及反思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发布 2020-10-16 05:59:28 阅读 477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四年级学生的生字学习应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要学习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已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认识生字,了解新词。但教师要重视反馈检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字词,扎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按要求预习课文” 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要求。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明确预习要求,重视预习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

的摇篮”的含义。

目标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目标二”和“目标三”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含义,产生情感。因此,教师更应强调读诗文,悟诗意。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关于教学设计

本堂课是围绕“读”展开教学的,采用 “朗读——感悟——想象——再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揣摩,体验感悟。根据既定的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预习课文,读通诗文。

在学生按预习要求进行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读通诗文。

(二)通读全诗,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解题,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初步进入诗的意境。

(三)读诗赏句,入境悟情。

这一过程,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四)反复诵读,表达情感。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在教学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意,感受祖先的摇篮留给人们美好而又遥远的回忆,我采用启发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中。

师: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生1:他们在那儿采果子。

生2:他们在那儿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生3:他们可以在茂密的森林里打猎。

生4:他们可以随意地逗小动物们玩。

诗歌多为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感情的,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诗句里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对于小学生而言,光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此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就在学生的想象中显现出来了。借助想象,领悟情感,体会诗意,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切实理解了诗句,感悟了诗意。

教学反思: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

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 祖先的摇篮 的含义。3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2 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年级语文23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共几个小节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祖先的摇篮 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 感悟课文。情感 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 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的说法,这引起了 我 的极大兴趣。由此,我 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