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4 19:00:28 阅读 4818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

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复述课文,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巧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内心有什么疑问吗?

生:“摇篮”是什么?

生:“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理解:

摇篮:形状像篮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后形容人才成长的处所或重要事物的发源地。)

至于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得到课文中去了解。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习贵在质疑。

二、初步理解读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2.指名朗读,正音。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步接触文本,领会诗歌内容。

3、读中品味悟内涵

1)老师范读

二)学习第一节

出示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问:祖先的摇篮是指**?它什么样子?出示幻灯**欣赏,并指导朗读,读出“有意思”、“多大”、“一望无边”。

三)学习第二第三小节

1.出示诗歌第二第三小节,指名读。

2.作者追想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找出表示祖先行为的动词。,指名回答

3.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把“掏”换成“拿”可以吗?出示字典解释: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取出来。鸟蛋在窝里,所以要伸手到里面把蛋取出来。

迁移运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掏钱、掏耳朵、掏书、掏口袋)

小结:“掏”不仅用的准确,而且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4.出示画面,齐读动词短语。

5.考考你:词语巧搭配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指导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来。

7.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指名回答,并板书。

出示**:黄鹂、大象、蚯蚓、小鱼,老师示范说话。

学生结合板书仿照诗歌第二或者第三小节说一说。

同桌练习,指名展示。

三)出示诗歌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时效。这又是一个开放思维,表达训练的过程,整个环节通过朗读——思考——表达——感情朗读的闭合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意,感悟情感。

4、复述指导练表达

1.师生看书接读。

2.根据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

4.配乐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在熟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做到积累语言,培养记忆力。读书学生不仅能读进去,还要能走出来,这个环节很好地夯实了本单元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诗歌的原文结尾是这样的:

但愿。地久天长,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那是。

人类。文明的起点,那是。

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联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为什么作者企盼祖先的摇篮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3.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原始森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运用,轻松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2》优质课 1 教案

教学内容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 感悟课文。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 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 出示原始森林的 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师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2》

教学内容 23 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 感悟课文。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 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 出示原始森林的 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师 你们喜欢原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导学案

23祖先的摇篮。课题。祖先的摇篮。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 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 诵读儿歌 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文是一首儿童诗,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内容浅显而意蕴深远,语言凝练又生动活泼。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 祖先的摇篮 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