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教案 12《诗经》二首

发布 2020-10-13 20:30:28 阅读 2907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经》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

“《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ìnɡ):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贤淑漂亮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

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

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

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放录音, 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投影显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jiān jiā) 伊人(yī)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 、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责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简洁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教案23马说

23 马说。备课笔记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一些文言知识。2 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章意思,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疏通能力。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 通过合作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对学生的情...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教案 08时间的脚印

8 时间的脚印。4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3 掌握说明顺序。一 新课导入。先来欣赏 第一张 恐龙化石 第二张 三叶虫化石 第三张 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教案13最后一次讲演

13最后一次讲演。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和语言的感 彩。2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 疾恶如仇 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1 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 设问句 反问句 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2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