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配练习

发布 2020-10-11 14:36:28 阅读 8481

(重要资料注意保存五 )年级数学下册。

每周学习检测( 12013. 3.2

班级姓名成绩。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2、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3、轴对称和成轴对称比较。

三、、旋**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2、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180°等。

3、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四、特殊图形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检测。一、 想一想,选一选。

1、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w ②a ③e ④s 2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 ②5 ③3 ④8

3、等边三角形( )对称轴,平行四边形( )对称轴。

有一条 ②有三条 ③没有 ④有无数条。

4、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图( )是由轴对称变化得到的,图( )是由平移得到的,图( )是由旋转得到的。

二、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三、看图填一填。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后指向 。

2)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 °后指向3。

3)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 。

4)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 °后指向7。

四、想一想,画一画。

1)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题。第一节小数乘整数。别忘了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哟!一 填空。2 把3.57扩大10倍是 扩大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3 把760缩小到原数的是 缩小到原数的是 缩小到原数的 是。二 计算。1 直接写出得数。2 用竖式计算。三 根据13 3 39,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四 不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 1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2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3 使学生经历观察 操作 想象 猜测 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

麟游县西街小学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师生共用导学稿。科目班级主备人。数学课题。组名刘昂。轴对称。课型姓名。问题解决课。五年级杨帆。审核人。使用时间2014.2.16学稿编号。学习目标 反思与策略1 通过画 剪 观察 想象 分类 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