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认识大数、大数的读写以及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实际问题中,有与现实生活完全符合的精确数,如学校的人数等,而有些对象或事物,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时,特别是用大数描述事物的数量时,如测量土地、全国的总人口数、除法计算等。
人们往往用大约、大概的结果表示,这样的数就被称为“近似数”。本节课选取了2024年“国庆阅兵”的素材,用了很多数据来描述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并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通过阅读与分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第二个问题借助数线,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第三个问题通过数线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科书以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对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学习。同时,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近似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实例,了解近似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在运用四舍五入法时,“五入”有时需要连续进位。
课前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地球和**太阳。
2.从它们的对话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你们知道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几倍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的新问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板书课题:近似数。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形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明确学习内容。
二、**新知。
1.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
1)课件出示中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的材料。
2)读一读,说一说,哪些数据是精确数,哪些数据是近似数?
3)通过比较,说明近似数一般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初步理解、认识近似数,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学习四舍五入的方法。
1)课件出示问题: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
3)在数线图上,找出18000的位置,引导学生看出:18000更接近2万。
4)也可以通过18000千位上的数是“8”来四舍五入到万位得到2万。
5)介绍求近似数的书写格式以及约等号的读写法。
设计意图】:数线图的使用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避免机械接受,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1)在数线图中找出233482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2)介绍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只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就不变(即“四舍”),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1(即“五入”)。
3)用四舍五入法求233482的近似数。
4)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数线法和四舍五入法讲解求同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利用课件展示求近似数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2.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3.在图上标一标,按要求填一填。将上海市人口数四舍五入到万位:23019148人人。
将山东省人口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95793065人人。
4.按要求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与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教学反思。略)
2019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育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四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 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 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 图形的变换...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国土面积》
国土面积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主要结合 国土面积 的具体情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教材中首先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地区特点的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和...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相交与垂直》
相交与垂直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 垂直 平行两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没有把两条直线重合作为第三种位置关系。本册教科书把 相交与垂直 安排在 平移与平行 之前,主要原因是相交与垂直的位置关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比较困难,这样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