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0-09-27 19:24:28 阅读 8243

课题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难点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总结3、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2、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

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板书设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教学反思。

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走哪条路近?由学生先猜想,后验证。

再从具体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推想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怎么办?学生列举,通过量、算,最终得出: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天第三边。

有些孩子对于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利用活动三角形进行进行重点验证比较好。

课题数学欣赏。

课时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漂亮吗?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三、总结。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数学欣赏。

教学反思。此处,观察平移、旋转、对称对有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定要加强动手做,让他们在动手做中思考。

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课时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一、创设情境。

1、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

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三、总结。1、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

5、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

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数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反思。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数图形在上课之前有的孩子已经会了。

但是不一定是有序的。因此,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自觉地进行有序数的活动。

课题小数乘法的意义课时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合作**。

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也可以这样想:6×2=12,6×0.5=3,12+3=15。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板书设计。小数的乘法。

0.2×4元)

0.2+0.2+0.2+0.2=0.8(元)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0.2×4=0.8(元)教学反思。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应加以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小组交流要充分落实合作的成果。不能简单的形式化。

课题有趣的小数点课时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有趣的小数点(一)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只需恰当地点拨即可。

课题有趣的小数点(二)课时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

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练一练:

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有趣的小数点(二)

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反思。

在学生**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讲清楚思维的过程。最终总结出的规律要简洁易记忆。

课题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课时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根据“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2、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

3、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

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第5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第6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7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

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图。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四 做中得。1 综合练习。1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 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自由说一说。先估一估,再计算。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 二 教学反思。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整理和运用,激发学生巩固练习,使学生感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课时。三十九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

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北师大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 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第2 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 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