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平行和相交》,第六单元的内容是《观察物体》,《找规律》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之间个数的关系,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排成一行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排成圆圈,那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这一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利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探索过程;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2、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欲望,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六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三)动手操作,提升规律(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六)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男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
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个呢?
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哪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提升规律。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桌面上分别任意摆几根小棒,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将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填入**中,并观察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联系,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
4)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首先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
然后请学生欣赏一**片:桥的栏杆;长廊;路灯;梳子;空调叶片。进一步感受生活中蕴含的规律,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事物规律的普遍性。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指出: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直接观察,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答案。
然后激励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运用规律解决“想想做做”的第二题“锯木头”问题和第三题“栽树问题”。
接着再回到主场景中,现有12只小白兔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两只小白兔中间有一个蘑菇,那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圆形排列的物体的规律,我采用多**进行模拟实验,把12只小白兔用12个数字表示,课件演示12个数字围成一圈,形成一个钟面,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都知钟面有12个数字和12个间隔,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蘑菇的个数也是12个。引导学生总结圆形排列物体间隔现象的规律。
利用这个规律解决“想想做做”的第四题。
六)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的?然后一起归纳总结:
通过游戏、观察、数数、摆学具等方式,发现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那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最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游戏等)
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5、说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构图,表示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数量关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找规律 在两端在中间。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多一个少一个。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 说课稿。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找规律 一 说教材。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 说课稿。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找规律 一 说教材。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 教后反思。这节课是我执教的一节校级分片公开课,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的主题是 转变学习方式,加强有效学习。而转变学习方式主要是从自主学习 学习 合作学习这三方面转变。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直到实际教学,我对了 性学习 和 合作学习 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我想具体谈一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