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13开天辟地教案苏教版

发布 2020-09-20 09:36:28 阅读 7307

开天辟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dùn)一团,像个大鸡蛋。[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②除了盘古,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人物?]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③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轻而清的东西冉(rǎn)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④天和地分别是什么东西变成的?]

段导读:讲盘古醒后把黑暗混沌的宇宙劈开。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句导读:这句写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撑住了天地,怕它们再合拢。][这段话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段导读:讲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顶天立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句导读:

天地变,盘古的身高也随着变化,就这样经历了一万八千年。足见盘古意志的坚定和行动的持之以恒。]

段导读:讲盘古的身体随着天与地的不断变化而长高。

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句导读:将盘古比作柱子,突出了盘古的作用。]

段导读:这段话说明了盘古在天地之间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正是因为有了盘古,天地才不能合拢,突出了盘古是拥有巨大神力的大神。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⑥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盘古牺牲了自己换来了天地的永远分开,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⑦这句话体现了盘古什么样的精神?]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tínɡ),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jiǎo)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lín)。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盘古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讲盘古临死时把躯体化生成世间万物,体现了他伟大的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句导读:这句话概括讲世间万物的由来。盘古开天辟地,浓缩了人们对力量和奉献精神的赞扬。]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高度赞扬了盘古的奉献精神。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1.课前让学生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课堂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3.揭题:开天辟地——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1.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盘古混沌冉冉巍峨雷霆皎洁甘霖精疲力竭纵横交错。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

板斧加厚柱子合拢精疲力竭血液纵横交错**。

2)指名读,齐读。

老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正音:“柱、浊”是翘舌音,“拢”是后鼻音,注意“斧(fǔ)”和“肤(fū)”读音的区别。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混沌: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冉冉:慢慢地。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精神、体力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乏。

雷霆:声音极大的雷;霹雳。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纵横交错: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 甘霖:指久旱以后下的雨。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段(第。

六、七自然段):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第四段(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1.这一课改编自古代神话,现代文写得相当美。文中有很多生僻字眼与四字词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如“混沌一团”,学生读成“浑沌一团”,意思相通,但声调不对,“混”和“沌”两个字音都难读好。再如“开天辟地”与文中的“猛劈猛凿”,一个是“辟”,一个是“劈”,虽都表示动作,但含义不同,有差别。教师并不把这些字单独拿出来讲,而是顺其自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时解决,这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字词的理解。

2.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质疑,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如:谁开辟了天地?

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结果怎样?

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中,应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这一举措,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1.读拼音,写词语。

2.填写反义词。

清—(浊) 下沉—(上升) 厚—(薄) 纵—(横)

轻—(重) 黑暗—(光明) 高—(低) 天—(地)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神、体力消耗殆尽。(精疲力竭)

2)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纵横交错)

3)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从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辟出了天和地,创造了世界。(开天辟地)

4)形容高大而雄伟。(巍峨)

5)明亮洁白。(皎洁)

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照样子,写词语。

黑乎乎湿漉漉冷冰冰。

冉冉上升咄咄逼人窃窃私语。

咔嚓扑通滴答轰隆。

2)这一自然段中用了许多动词,把它们摘抄下来。

睁眼、翻身、坐、裂开、透、拿来、持、握、猛劈猛凿、崩裂、破碎、上升、下沉等。

3)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加了引号,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写出加引号的原因。

咔嚓,原因:拟声词要加上引号。

大鸡蛋,原因:说明这里的大鸡蛋不是真正的鸡蛋,而是天地合二为一的样子。

4)请你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对仗工整的句子抄写下来。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的经过。

2.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从阅读中体会故事神奇的想象、优美的语言。

幻灯片。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新词,**车读生字、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

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3.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天地合。

一、宇宙黑暗的情景。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讲的是盘古醒来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3.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试着划分一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盘古醒后把黑暗、混沌的宇宙劈开。

第二层(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盘古用他的身躯支撑在天与地之间,使它们不再重新合拢。

4.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你认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

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盘古的这些特点?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4)文中写盘古这一特点是为了什么?

为下文作铺垫。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5)投影出示:让学生填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凿,右手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 ,只见巨石 ,“大鸡蛋” 了。

依次填入:持、握、猛劈猛凿、崩裂、破碎。)

6)让学生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在脑中描绘当时的画面。

7)从盘古开天地的情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

8)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找出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语。

轻—重;清—浊;天—地;上升—下沉。

用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来写有什么作用?

对比作用,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

5.学习第二层。

1)指名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过渡:天和地分开之后,盘古是不是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呢?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不是。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开天辟地苏教版

13.开天辟地。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第十三篇文章,也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一篇神话传说故事,课文以题目为主线开展,讲述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但是实际上歌颂的是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13.开天辟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混沌 顶天立地 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字词 朗读 背诵 积累 认知目标 2.根据文中盘古为大地所做的贡献背诵课文第。六 七 八自然段。朗读 背诵 积累 能力目标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13.开天辟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混沌 顶天立地 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字词 朗读 背诵 积累 认知目标 2.根据文中盘古为大地所做的贡献背诵课文第。六 七 八自然段。朗读 背诵 积累 能力目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