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物技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通过**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3、 通过小组**、收集资料、汇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知识主要是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可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而明白酸奶的制作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一、前置补偿:
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有哪些?
二、问题探析:
一)阅读课本79页,乳酸发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乳酸发酵?
2.乳酸菌制酸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举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有哪些?
二)阅读酸奶的制作过程,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
2、那个玻璃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某同学按照此步骤操作后,发现其中一瓶有馊味。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食品发酵的原理是什么?
三、知识归纳:
1、乳酸发酵概念:是利用乳酸菌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2、乳酸发酵的原理:适宜的温度,无氧。
3、酸奶的制作过程:灭菌——接种_——发酵。
四、课堂检测:
1、蒸馒头时,为了使其松软多孔,应加入(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球菌 d、青霉菌。
2、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制作酸奶的菌种是。
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霉菌。
3、打开啤酒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
a、氧气 b、空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4、下面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将牛奶煮沸后降温到40℃左右②放到30 ℃左右的地方4~6小时③往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
ab、③①cd、③②
拓展延伸:1、 说明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
2、 解释用酵母菌做面包时要用温水和面的原因?
3、把面团放到冰箱里(约2~5 ℃ 时它还会发酵吗?请解释原因?
参***。课堂检测:
1、 b 2、c 3、d 4、c
拓展延伸:1、在低温和高温下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很少,在35 ℃左右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最强。
2、在做面包时,将酵母菌放到温水中,可以保持酵母菌较大的活性,提高酵母菌分解淀粉的能力。
3、在2~5℃的环境中,酵母菌也可以分解淀粉,但分解的速率很慢,如果放置的时间较长,生面团也可以发酵。
辅助资料:发酵食品有奇效
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和臭冬瓜,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就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程度。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这一维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产”,所以发酵食品中维生素b12较为丰富,维生素b12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因此发酵食品的能量值比较低,这对欲控制热量摄入而**的人是首选的低热能食品。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豆腥味物质等。微生物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最新的研究表明,不少发酵食品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奇特的作用。
未经加热即食用的发酵食品,其含有的微生物被称为益生菌,能保持肠道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菌群平衡,改善肠胃道功能,不少微生态制剂的保健食品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造的。
毫不起眼的微生物为人类贡献了各种风味的发酵食品,既使我们享受了饮食的乐趣,又能保健养生。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加快,发酵反应的速率加快。
当超过最适温度范围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温度也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例如,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但当温度超过35 ℃时,则只合成四环素而不合成金霉素。
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因此,要保证正常的发酵过程,就需维持最适温度。但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如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产生抗生素的最适温度是28℃。通常,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不同菌种各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采取分段控制。
ph ph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如果发生变化,膜的透性也会改变,从而有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此外,ph还会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等。
因此,应控制发酵液的ph。但不同菌种生长阶段和合成产物阶段的最适ph往往不同,需要分别加以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的ph必然会发生变化。如当尿素被分解时,发酵液中的nh4+浓度就会上升,ph也随之上升。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在发酵液中添加维持ph缓冲系统,或通过中间补加氨水、尿素、碳酸铵或碳酸钙来控制ph。
目前,国内已研制出检测发酵过程的ph电极,用于连续测定和记录ph变化,并由ph控制器调节酸、碱的加入量。
溶解氧氧的**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从葡萄糖氧化的需氧量来看,1摩尔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需6摩尔的氧;当糖用于合成代谢产物时,1摩尔葡萄糖约需1.9摩尔的氧。
因此,好氧型微生物对氧的需要量是很大的,但在发酵过程中菌种只能利用发酵液中的溶解氧,然而氧很难溶于水。在101.32千帕、2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
26mmol/l。在同样条件下,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仅为0.20mmol/l,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还会下降。
因此,必须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大量的氧,并要不断地进行搅拌,这样可以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
泡沫在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及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分解等都有可能产生泡沫。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泡沫是正常现象,但过多的持久性泡沫对发酵是不利的。因为泡沫会占据发酵罐的容积,影响通气和搅拌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代谢异常,因而必须消除泡沫。
常用的消泡沫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安装消泡沫挡板,通过强烈的机械振荡,促使泡沫破裂;另一类是使用消泡沫剂。
营养物质的浓度发酵液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特别是碳氮比、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浓度,会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如在谷氨酸发酵中,nh4+浓度的变化,会影响代谢途径(见谷氨酸发酵)。因此,在发酵过程中,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一课时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2 能识别一些化学安全标志,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学习提纲 一 化学实验安全。1 实验室规则 2 安全措施 1 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和标志 浓硫酸汽油氰化物高锰酸钾 氯酸钾白磷。2 实验...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双选题 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能量比较不正确的是 a 2p 3pb 4s 2s c 4p 4fd 4d 3d 解析 a项 2p 3p c项 4p 4f。答案 ac2 双选题 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d能级的是 a...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能够描述我国地理位置 包括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学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 能够说出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知识链接 领土 领土包括领陆 领水 领空,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 或者国土面积 等于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