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发布 2020-08-15 02:59:28 阅读 954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内容。区分点。

比。表示二个数相除。有二个项。是一个式子。

比例。表示二个比相等。有四个项。是一个等式。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0.8:4和0.02:0.1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 x:8=1.6:0.2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注意隐藏的一定量。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定)

2)圆的周长和半径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2(一定)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边数4(一定)

4)互为倒数的二个数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1是一定量。

5)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路程)一定。

6)书籍的册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单价(一定)

7)铺地砖的块数和每块的面积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房间的面积)一定。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比值(一定)

9)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成正比。困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4.注意自定义的一定量。

ab=c a一定,b和c成( )比例。c 一定,a和b成( )比例。

4.注意不成比例的二个量。

1)已经修的路程和未修路程。(2)身高和体重。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4)圆的面积和半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5.注意正反比例的图像表示法。

要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图像和反比例图像。

6.根据**提供的数据,判断二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路程/千米。

时间/时。

反比例关系。长。

宽。7.注意关系式,判断正反比例。

a5=b a和b成( )比例关系 7x=8y, x和y成( )比例关系。

x:9=y:7,x和y成( )比例关系。

五、注意比例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比例问题(还要与按比例分配的区分)

1)同时同地,树高和影长成正比的问题。

2)黄豆与豆腐成正比例的问题。

3)海水晒盐,海水和盐的正比问题。

4)已知二个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的问题。

2. 比例尺问题。

1)教学实践证明,求比例尺,对于中下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加强求比例尺的练习(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可以直接用乘除法。部份学生受到数值比例尺的影响,会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求解,把问题复杂化了。

3)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先化单位),求实际距离(后化单位)

3.正反比例问题。

抓住已知条件,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乘关系,说明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问题。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除关系,说明它们的比值一定,是正比例关系的问题。

如,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行走60千米,需要4小时。如果每小时行走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4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这类问题还要适度提高。

如,用方砖铺地,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8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难点要放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一 想一想,填一填。24分 1 如果5a 4b b 0 那么a b 如果a 0.5 8 0.2,那么a 3 与 4 6 能组成比例的是 a 6 4 b 3 2 c 2 3 1 如果3a 4b,那么a b a 3 4 b 4 3 c 3a 4b 根据3a 5b可以写成 a 3 a 5 b b a b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比例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59 60页例5 例6.2 利用正比例 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问题。3 加深对正反比例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认识用正 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教学难点 掌握用比例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测试

一 判断题。1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 2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 3 如果a b c d那么d c b a 4 如果ab 5 12,则a与b成反比例 二 选择题。1 一捆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比例。a 成正b 成反c 不成。2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a 1 6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