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设计

发布 2020-08-12 14:27:28 阅读 433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出自《庄子·天运》。文中抓住一个“颦”,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不顾实际一味模仿,往往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多种方法,读懂文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比品“颦”,让学生明白文揭示的道理。

3拓展阅读庄子作品,初步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的智慧,激发阅读经典的热情。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猜人物。

老师讲故事,学生猜人物。揭示题。

2老师板书题,重点指导“颦”:笔画多,部要紧凑。齐读题。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进文描述的情境中,引入题。板书题时重点指导笔画较多“颦”,观其形,知其义,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学习文做好铺垫。】

二、教方法,读通文。

老师示范读文。

2学生注意字音,自由练读文。

3多种方法指导,读通难读句子。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方法一:理解重点词语意思,指导读好句子。

方法二:理解古今异义字意思和读音,指导读好句子。

方法三:通过节奏线断句,指导读好句子。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方法读文言文中难读的句子,既让学生读通了句子,学习了读书方法,又将句子理解的难点巧妙化解。】

4学生展示读文。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对读文言文和译文,理解文内容。

【设计意图:文后面的译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通过多种形式对读,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文内容。】

三、细品“颦”,论美丑。

出示文中带有“颦”的句子。

(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2)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补充诗词,感受“西施病心而颦其里”的美。

【设计意图:依据“颦”拎出文中重点句子,补充诗词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从而理解西施的“颦”之美,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积累。】

3想象东施心情,读好“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4想象画面读好“西施病心而颦”、“东施捧心而颦”的句子。

出示描写村中人反应的句子。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交流看到的画面。

(2)发现写法的巧妙。

(3)体会读句子。

6究原因: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同样是“颦”,反差为什么如此之大?

(2)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顺势揭示道理:不切实际,盲目模仿别人,会适得其反。

【设计意图:通过关注村里人的表现,发现东施“捧心而颦”的丑,感受作者写法的传神。通过细究东施“知”与“不知”,揭示文蕴含的“不切实际,盲目模仿别人,会适得其反”的道理。】

四、巧拓展,学智慧。

补充阅读《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pú)匐(fú)而归耳。

注释:①寿陵:燕国寿陵②馀子:少年③国能: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④故:原来⑤匍匐:指爬行或爬⑥归耳:回家。

(1)思考:讲了一什么事?

(2)讨论交流:学步的人和东施有什么相似之处?

2对话主人公,提升认识。

(1)与东施对话。(2)与学步的人对话。

老师顺势提升学生认识:盲目模仿别人,会失去本真。

3了解庄子:战国人,姓庄名周,字子休,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与孔子、老子、孟子等齐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庄子》、《逍遥游》等。

4出示庄子名言,感受庄子的大智慧。

【设计意图:庄子善于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识,补充阅读《邯郸学步》,在对比人物特点中,学生再次获得“盲目模仿别人,会失去本真”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认识螺旋上升,最后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补充阅读庄子的名言,感受庄子的人生智慧。】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丑石 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 丑石 教案设计。丑石 教案设计 1 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2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 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3 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范文。六年级上册语文 山中访友 教案设计。内容 小学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组主。题 感受自然课。时 共2课时。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设计者 赵xx目标确定的依据。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3.基于写作。能写简单...

家乡教案设计六年级上册

第1课 老家吉林。累计 1 课时授课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吉林的悠久历史。2 教育学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的悠久历史。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家乡吉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块黑土地上,生活的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