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2.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想象美,加强文学审美体验。
3.初次走近“绝望的抗争”的鲁迅。
教学过程:一、跳读,谈印象,了解文本特点。
1.交流:通过预习,你对这篇文章有怎样的印象?
2.跳读第。
一、二自然段。
1)交流:这样的夜、这样的人给你留怎样的印象?
2)小结。3.跳读三至九自然段。
交流: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4. 跳读十至十二自然段。
交流:你们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又发生变化了?5.总结本文语言表达特点。
设计意图】:依据文本特点,有意识地降低阅读起点,并努力将阅读方法指导和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相融合。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以学生真实的学情做为教学的起点,努力为构建生本课堂筑基蓄情。
二、听读,猜词意,排除阅读障碍。
1.尝试猜“石油”“鞭爆”“四近”“膝髁”“奔星”“繁响”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2) 根据语文经验猜词意。
3.听录音朗读第五自然段,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预设:“云锦”“乌柏”“伽蓝”萍藻”“复近”“夏云头”“水银色焰”
5. 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联系上下文猜词意。(课件:乌桕、云锦等**)
2)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理解词意。(课件:查找**)
设计意图】: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因此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成为本课的教学要务,此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理解生词的多种方法。三、自由读,抓关键,寻找入梦途径。
三、自由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交流。
1.读完之后你觉得鲁迅写的是我们所理解的“故事”吗?你抓到了哪些关键信息。
2. 如何才能读懂鲁迅的梦境?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经验、语文经验相对匮乏的小学生来说,想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绝非易事,因此,在阅读时,教师有意识的点拨与方法的教授必不可少。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注意拿捏分寸,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摒弃越俎代庖的阅读教学方式。
四、品读,谈感受,读出梦境画面。
1.自读4-7自然段,抓取喜欢的语句反复品读,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看到的画面和阅读感受。
2.交流预设。
1)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一同荡漾。
你觉得鲁迅先生有没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事物。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画面。
2)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白云织入村女中。
这样的语言你能读出什么样的美感。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韵味。
3.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读思、品、悟、交流中做到融情得法、顺学而导、学教…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学”于学生。引导在默读中揣…有致。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唤醒学生学习摩语句、理解语意,想象鲁迅的梦境;品悟交流中捕捉关键词句“走进”梦境。
五、速读,借资料,引发阅读期待。
1. 速读“阅读链接”。
2.鲁迅先生想要借助这篇《好的故事》表达什么呢?
板书设计】昏沉的夜→好的故事→昏沉的夜。梦。美丽。
幽雅。有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 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 预告 幽雅 错综 荡漾 等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弄清 好的故事 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 美丽 幽静 有趣 体现在 4.结合 阅读链接 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二 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2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 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在先生描绘的景物中,乌桕与新禾 村女与和尚 茅屋与伽蓝等都是对立的矛盾体,映 先生矛盾纠结的内心,在失望与希望中来回纠结,反抗绝望。3 第4自然段中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以至于无穷 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是全文的文眼。3.现实是否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2.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想象美,加强文学审美体验。3.初次走近 绝望的抗争 的鲁迅。教学过程 一 适度预习,带着思考进课堂。1.读 好的故事 读课后练习,读 阅读链接 通过课后练习和 阅读链接帮助理解课文。2.提出疑问。二 基于预习,整体了解 好的故事 解读梦的层次。在交流...